在湖南长沙一家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百姓”)门店里,药师张燕正向“老百姓小丸子AI”咨询业务问题:“请以表格形式列出湖南各地的处方要求。”几乎零延时,一份详尽的表格便跃然于对话框内,清晰呈现了湖南省内各地的处方时长、内容要求等。
AI技术的引入极大提升了零售药店的运营效率。张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往繁琐的查询沟通工作,如今都能快速精准完成,自己也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顾客接待和专业咨询中。
中康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药店总量跌破70万家,这是我国医药零售行业近25年来首次迈入实质性负增长阶段。当前,药店行业正经历从增量竞争到价值重构的深度变革。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深入一线调研发现,龙头企业于逆势中主动破茧,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物流等新领域,由内而外化蝶重生。
淘汰赛:
扩张与收缩的“攻守平衡”
近年来,受政策调整、线上渠道分流等因素影响,零售药店行业面临客流下降与合规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淘汰赛日趋白热化。
提升单店盈利能力,把握门店扩张与收缩关停之间的“攻守平衡”,成为淘汰赛中零售药店企业的生存哲学。《证券日报》记者调研了解到,通过精细化管理与前沿技术赋能实现降本增效,而非单纯削减人力与费用,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共同选择的战略方向。
走进老百姓信息中心,一间配备了电子LED屏的扇形阶梯式办公室,正作为公司的“智慧中枢”高效运转。记者看到,每块小电子屏上实时呈现着不同门店的监控影像与动态数据流。
“这是视频点检平台与BI(智能图表)系统。目前公司门店已覆盖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若依赖人工巡检,不仅差旅成本高昂,效率也极低。通过视频点检平台,工作人员可逐项检查每家药店的堆头陈列、价签规范、补货时效、服务状态等经营细节,发现问题即时推送至店长手机,督促及时整改。”老百姓副总裁万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旗下万家门店每月均需完成一轮巡检,在视频点检平台及BI系统的支持下,这项繁重工作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更加灵活、高效。
通过这个“智慧大脑”,老百姓不断夯实优势区域门店,及时调整及关闭低效门店,零售网点布局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老百姓新增门店504家,动态调整及关闭门店396家。在张弛有度的网点策略下,公司上半年的门店日均平效与去年末持平。
记者了解到,头部药店均在数字化能力建设上持续发力。例如,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心堂”)智能客服系统通过接入最新的AI大模型,实现人机协同,打通内部会员等各系统,集成化的服务广大消费者;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入DeepSeek-R1的“AI小参”,向员工、加盟商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准确及智能的即时问答、客服回复和智能分析等功能。
在数字化新引擎的驱动下,行业龙头在淘汰赛中“过五关斩六将”,行业资源也进一步向头部企业聚集。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廖洪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仅今年第一季度,百强连锁药店就以21%的门店数量占据了53%的销售规模,较2022年提升明显,“强者恒强”格局进一步固化。
晋级赛:
开拓“大健康”新赛道
当前医药零售行业的存量市场博弈已成为常态,利用前沿技术降本仅是权宜之计,开拓新市场才是长久之策。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新的需求红利正在涌现,零售药店也逐步从药品销售向大健康管理转型。
记者在达嘉维康大药房体验了中医机器人看诊切脉服务。只需跟随提示“请将舌头按图示向下伸出”“请将脉搏监测仪佩戴于左(右)手腕”,机器人便能快速完成检测,并清晰告知结果。这台约半臂高的机器人,深度融合机器视觉、AI检测与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不仅可识别用户体质,更能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大健康解决方案,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
中康科技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国民健康关注度较2023年提升7个百分点,对“健康”的定义已从“不生病”升级为“精神饱满、情绪稳定、精力充沛、作息规律”。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谁能把需求清单变成服务菜单,谁就能把品类做大,把增长做深。”
行业生态正朝此方向变迁: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健康体验店以大健康产品(益生菌、药食同源、家用器械等)为核心,通过社群活动、养生讲座、定期体检建立会员黏性;扬子江药业集团联合连锁药店开展“黄芪奶茶、咖啡”等衍生品活动,既提升药师专业能力,又为药店吸引年轻客群……
向“大健康”管理模式升级让传统药店悄然蜕变:在药店点一杯新中式养生茶饮,等候AI头皮检测时,像逛超市般在货架间挑选契合肤质的护肤品……这些看似与传统药店无关的消费场景,正逐步融入终端门店的日常。
决赛圈:
线上线下业态融合
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行业背景下,零售药店正迎来一场从渠道布局到服务模式的全方位变革。
中康CMH数据显示,消费者购药渠道已呈现差异化特征:线下药店聚焦专业用药指导与暖心服务,B2C(企业对消费者)满足计划性用药需求,O2O(线上到线下)则解决即时性购药诉求。
对此,湖南达嘉维康医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毅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上药店与线下药店并非对立关系,行业发展趋势必然是推动多渠道深度融合。
在实际消费场景中,多渠道协同正在释放实实在在的价值。凌晨两点,陈女士突发带状疱疹疼痛难耐,通过线上问诊购买抗病毒内服外敷药品。下单后,快递小哥被系统调度至离陈女士最近的达嘉维康大药房五一路24小时门店。进入无人值守的门店,后台智能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结合订单信息,精准告知快递小哥药品所在货架。药品从下单到送达陈女士手中,全程仅耗时15分钟。
业态融合已从概念走向常态。如一心堂依托“自营电商平台+第三方平台入驻”双渠道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形成“线上下单—门店自提”的新零售闭环。
日益成熟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正推进这一融合进程。在上海益丰医药工业园内,药物大部分通过5G无人电动配送车完成。这类配送车拥有先进的激光雷达、360°高精摄像头、自动驾驶算法模型、高精地图和导航系统,头顶的探测器能使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能“红灯停绿灯行”,还会礼让行人。该配送车速度最高可达40km/h,因为没有驾驶室,它的“肚子”里可腾出约4立方米的空间用于装配货物。
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这一智能化物流系统,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也大幅缩短了响应时间,增强了药店在快速履约、精准配送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为线上业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下,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是零售药店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重构”的关键拐点。当O2O的便捷履约、线下的专业服务与智慧物流的高效协同形成闭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再是“有多少家店”或“线上销量占比”,而是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少有温度、有专业度的健康解决方案。这种转变,恰恰对应着行业从“粗放生长”向“精细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方正证券研究所医药生物联席首席分析师许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线上线下业态各有优劣。“当前连锁药店龙头企业均构建了现代化智能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加上数万家门店终端网点的布局,其便利性和可及性仍不可取代,银发经济的兴起为线下服务场景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线上业态则节省了场地、人力成本,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未来属于深度融合的时代——不是线下线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构人、货、场的关系。”
这场行业决赛,是企业整合资源、输出价值能力的终极考验。企业唯有以长期主义夯实专业根基、以科技赋能拓宽服务边界,才能在线上线下无界融合的新生态中占据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