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郭成林)在行业承压背景下,顾家家居8月22日发布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顾家家居内贸零售企稳向好,外贸收入持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8.01亿元,同比增长10.02%;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13.8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0.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1.89%。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速显著高于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增长,呈现出现金流领先于利润、利润领先于营收的增长格局。
在行业仍处于弱复苏、竞争格局加速分化的当下,顾家家居交出的转型答卷不仅代表当下的确定性,也传递出未来穿越周期的增长预期。
零售转型:从规模试水到体系化落地
财报数据显示,持续深耕零售转型已为顾家家居带来显著成效。
首先,智能类产品零售环比增长达18倍,功能品类零售增长超50%,床垫“1号垫系列”零售增长超过50%,定制零售订单增长13%。
其次,交付效率以及用户满意度持续提升。在用户侧,顾家家居顾家To C齐单交付满足率达98%,现货快交覆盖零售额占比提升至53%,用户NPS较2024年提升0.92个百分点。
成效背后,是顾家长达7年、颇具战略定力的“零售转型”布局。
自2018年埋下零售转型的种子以来,顾家家居并未将这一战略停留在门店形态或产品组合层面,而是围绕用户价值,以全链路交付、数字化管理和场景化体验为支点,建立起高质量、可迭代的增长模型。
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摆脱过去“依赖感觉”的业务模式,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环节深度解耦,最终通过标准化系统数据支撑实现直连终端用户。
财报显示,顾家家居持续完善五大数字化系统——iKUKA平台、用户营销系统、零售分销系统、商品运营系统、“仓配装服”五合一交付体系,推动交易环节向体验闭环升级,让交易真正转化为体验,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销售决策链条。
整家突破:从家居到生活方式的价值跃迁
从最早的沙发制造商,发展成为专业软体家居制造商,再到多品牌、全品类、全渠道的综合家居零售运营商,顾家近年来的路径变革颇为清晰:一条从单品、空间、到场景,并最终迈向生活方式引领者的演进。
这其中,"整家业务"的突破成为顾家向生活方式引领者跃迁的关键支点之一。
但与传统单品模式相比,整家业务属于典型的长链条、重资产、高复杂度的经营模式,涉及跨品类产品研发、供应链整合、设计创新、交付服务以及场景化店态建设等,要求企业具备极高的深度服务能力。涉及的每一个环节,对“跨界”而来的顾家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回顾顾家的整家业务进化史,也是一场“从0到1”的能力跨越过程。
早在2015年,顾家便开始布局定制家居业务,虽然前几年承压,但也逐步积累了场景化设计和空间整合能力。至2023年年初,顾家将全屋定制全面升级为一体化整家,提出要通过全链路的能力升级,满足用户对美好家居生活的需求。
进入2025年,顾家通过发布高品质的环保7号丨LSB-5芯板产品、引入AI设计大脑、创新“十大微场景”生活方式解决方案、渠道布局等一系列动作,精细化、智能化回应不同用户的生活方式诉求。
凭借持续的创新和精准的市场定位,顾家整家战略迎来了结构性跃升。2025年上半年,定制零售订单增长13%,整家融合大店累计达到377家,坪效提升10%。
全球深化:产能扩张与品牌突破
在国际化进程中,顾家逐步构建了“产能布局+本土化运营+自有品牌建设”等多维度、多领域的出海路径。
从制造端布局看,过去6年间,顾家在越南、墨西哥、美国等地建成总面积突破65万平方米的海外制造基地,其中越南主基地平福工厂提效超过30%,新基地平阳工厂顺利投产,墨西哥和美国工厂也步入良性运营阶段。随着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顾家的全球产能也跃上新台阶,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增强。
面向全球化的竞争,顾家围绕B端和C端用户加速推动“全球深化”的战略落地。一方面,顾家通过OEM(原厂委托制造)和ODM(原厂委托设计)的主要业务模式,持续深化与全球主要家居零售商的战略合作,拓宽市场份额。
不过,仅仅通过OEM、ODM的业务布局,还不足以建立更加稳固的护城河。想要在家居出海中真正建立优势,品牌还需要继续向上突围。为此,顾家推出自有品牌(OBM)KUKAHOME。
OBM业务的发展也是顾家国际化战略深度迭代的一面镜子:2008年前后,顾家进军荷兰市场,以自营店模式开启品牌国际化,但因为经营上长期亏损,在2013年主动关闭10家自营店。
但顾家的尝试并未止步。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如今顾家OBM业务也迎来了重要突破:2025年上半年,KUKAHOME品牌新开门店15家,总数增长至43家,覆盖印度、越南、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优质的家居解决方案。
回顾2025年上半年,顾家家居在多个维度持续突破:零售转型从试点阶段迈向大规模复制,整家业务在产品、设计与体验上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全球化供应与自有品牌网络的构建进一步巩固,同时在精细化运营中实现了效率与质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