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友钴业(SH603799)$ 每股净资产21.24元
2021年7月13日历史最高114.22元
2025年6月11日,华友钴业(603799)发布公告,公司调整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由24.38元/股调整为23.88元/股。
同时,调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由15.06元/股调整为14.56元/股。
公司2024年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5元(含税)。
2025年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42亿元,同比增长1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2亿元,同比增长139.68%,净利润变动主要是受产品销量增加及成本费用下降的影响。
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9.46亿元,同比下降8.08%;归母净利润41.55亿元,同比增长23.99%;扣非净利润37.95亿元,同比增长22.7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4.31亿元,同比增长256.61%
2019年5月20日12.84元
2024年2月5日20.30元
陈雪华的奋斗史颇为励志。初中毕业后,陈雪华进了老家浙江桐乡的村办化工厂。边做卖豆芽的副业,边靠自学化学知识,他从基层员工做到了副厂长。在化工厂倒闭后,陈雪华在1994年,借贷10万元盘下了厂子,并更名为桐华乡兴化工厂,开始生产用于陶瓷和玻璃工业的氧化镍,顺带做一些氧化钴的贴牌生意。随着氧化钴订单的增加,陈雪华看到了钴材料市场的前景:增长快,不内卷。于是,在2002年,陈雪华拉来了一个台商谢伟通,并从北京引进了有色金属总院的湿法冶炼技术,围绕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开启了氧化钴的生产领域。这一年,桐华乡兴化工厂,更名为华友钴业,意为“根在中华,友遍天下”。此时,华友钴业已成为国内少数能生产钴产品的企业之一。但很快,陈雪华遇上了第一道难题:钴资源总量只占全球1%的中国非常缺钴。为此,陈雪华在2003年远赴非洲寻找矿山,试图参股上游资源。从熟悉当地人文地貌,法律法规,到成功参股非洲矿山,华友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华友钴业先后通过在非洲刚果(金)设立的子公司CDM和MIKAS,建立了采、选、冶于一体的资源保障体系,为国内制造平台提供了低成本、稳定可靠的原材料保障。在成功上市的2015年,华友钴业正式进军了新能源项目,开始专供锂电池原材料制造。
这一年,华友钴业年报显示,“钴铜”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22.76亿元、11.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84%。当时,格林美钴产品营收仅为3.75亿元。华友钴业由此被冠以“钴业大王”的称号。自此以后,华友钴业进入了快速扩张期。除了收并购、定增等资本运作手段外,华友还通过合资、自建等模式,来实现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这一边,疯狂收并购的华友一直进行大额资本支出,另一边,在有色金属价格周期的震荡中,华友一步步走向辉煌,兼具成长性和周期性。华友钴业的成长性,与产品、资源优势有关。周期性则跟上游金属原料市场一荣俱荣,在钴价飙涨中,华友钴业的股价,从2015年上市之初的8元多每股,涨到2018年3月15日135.80元每股的历史高位。资本市场看好华友钴业的2018年,华友的重要股东开始落袋为安了。这一年,华友钴业的原实控人之一谢伟通,通过二级市场和股权转让,合计套现15.07亿元。但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钴价开始深度回调,华友钴业也受到牵连,为此,陈雪华深深意识到,必须延长产业链,让华友的业绩摆脱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于是,自2019年,华友钴业开始向下延伸打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在陈雪华看来,无论对于上游厂商,还是下游厂商来说,扩张自己的产业链,通常是能够降低成本的。华友的实际控制人,由陈雪华、谢伟通变更为陈雪华的2021年,华友在三元正极材料以及三元前驱体行业布局完毕。三元前驱体材料,本质上就是镍钴锰氢氧化物,是三元正极材料的上游。三元正极材料则是镍钴锰酸锂,比三元前驱体多一个锂。三元前驱体材料,需通过再结合与锂盐的混合烧制,才能得到三元正极成品材料。
2021年末,华友钴业市值飙升到千亿元,这一年,谢伟通离场,三年合计套现178.4亿元。同年,陈雪华以185亿元人民币的身价,位列2021胡润百富榜第380名,坐上桐乡市首富宝座。到2022年年末,华友营收规模突破600亿元,远超其他同行。华友以位居世界前列的产销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就连世界钴业协会会长也感叹道:华友钴业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企业。陈雪华曾从公司层面剖析了华友钴业成功的原因。“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开放,第三是与时俱进。”“陈雪华对钴业商业价值的判断具有前瞻性。他善用资本,提早布局,借锂电爆发之势,成就了财富积累。”王兆江向「市界」解释道。实际上,陈雪华并非单打独斗。他早期的造富路上,有谢伟通这个合作伙伴。从陈雪华创业开始,到前往非洲买矿,谢伟通都给予了鼎力支持。在减持华友股份套现离场之前,谢伟通持股占比一度超过80%。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危险和不安中,近两年,华友钴业的股价从2021年7月30日115.72元每股的高位,一路下跌到2024年3月6日上午收盘时的27.25元/股,两年多时间市值蒸发1200亿元。在外界看来,华友钴业遭遇滑铁卢,与时代这个大背景固然有关,也受创始人陈雪华决策的影响。“消费需求周期转弱,是新能源汽车所有行业面临的问题。然而,资本运作是把双刃剑,风险敞口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王兆江告诉「市界」。出海能否力挽狂澜?对于华友钴业目前遇到的问题,比如行业产能过剩、股价低迷、业绩增速放缓等问题,陈雪华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两年,为了提振A股股价,陈雪华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累计出资2.81亿元,回购华友钴业的股价。2023年7月,华友钴业还披露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对2211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但只可惜,华友钴业的股票一直没有明显回调迹象。反而从2023年下半年来,华友股价的跌幅超过40%。这使得股票激励计划能否实施充满了未知数。相比国内市场的“水深火热”,海外市场在供给端尚有收购机会,在需求端也存一定在市场缺口。
近些年,华友钴业频繁在海外收购各种钴矿产地和镍矿铜矿等金属矿区。除了早早进入的非洲刚果(金),印度尼西亚被陈雪华当做华友钴业掌控上游资源新的主阵地。陈雪华断定,在高镍化的趋势下,镍也将成为关键资源。高镍材料是指三元正极材料中镍含量的增加,这是为了提高能量密度的一种趋势。民生证券指出,在镍方面,华友钴业旗下的印尼华科高冰镍项目已基本达产,华飞12万吨湿法镍于2023年6月份投料试产,下半年贡献增量。锂方面,华友掌控的非洲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项目2023年3月底正式投料试生产,并成功产出第一批产品。然而,“觊觎”印尼镍矿资源、非洲钴锂资源的不止华友钴业。近几年,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纷纷宣布在印尼展开布局,开启一场“围猎”印尼的行动,涉及企业涵盖材料至终端车企,几乎贯穿锂电上下游产业链。国内三元前驱体三大巨头已齐聚印尼。除华友钴业之外,格林美、中伟股份,均已通过直接投资、入股的方式,在印尼布局了多个镍钴的资源项目。这些项目将在2024-2025年间陆续实现投产。就连华友钴业深耕的非洲,近些年也涌入了不少玩家。以国内为例,洛阳钼业、中国有色等企业,都在刚果(金)投资铜钴矿山,借此机会增加上游资源保障的可持续性。如洛阳钼业,间接持有位于刚果的TFM铜钴矿80%的权益,2023年前三季度钴金属产量约为3.7万吨。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华友钴业2023年前三季度,出口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28.6%。但这并不意味着华友钴业就没有优势。陈雪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华友钴业有低成本的镍钴锂资源保障、有行业中最完整的锂电材料全产业链、有从湿法冶炼到锂电正极制造的先进产能、有覆盖全球主要客户的市场支撑。完全有能力在充分竞争中把握机会,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陈雪华所言非虚。如今的华友钴业,在上游布局了钴铜资源、镍资源和锂资源, 中游冶炼环节完成了以钴为核心,镍、铜、锰、锂等为补充的业务结构,下游的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和再生资源也初具规模。不仅如此,华友钴业还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
华友钴业早在2013年,就设立了新材料研究院,招揽不少技术人员。到2020年,华友的研发技术人员就达到了3284人。2021年,华友钴业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为2.31%,是竞争对手洛阳钼业研发费用占比的14倍多 。这些年来,华友相继研发推出高电压四钴、小型锂电及动力等多种三元前驱体,以及全系列三元前驱体等。尽管华友业绩表现不复往日,但这家公司的收入结构也逐步实现多元化。
2022年,华友钴业的业务包括正极材料、贸易及其他、钴产品、三元前驱体、铜产品,占收入比例分别为37.01%、14.93%、13.96%、16.07%、7.14%。要知道,2014年,华友的钴产品和铜产品的收入占比高达85.84%。无论如何,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从建设到投产,华友钴业尚需一段时间。在业界看来,在材料端产能尚未兑现之时,华友钴业的股价变动与金属价格高度共振。“2022年以前,公司股价和钴价共振明显,而2022年后,公司股价表现与镍息息相关。华友钴业依然金属周期色彩浓厚。”尽管华友钴业在业务多元化和产业链上下游延展上不断突破,但时下全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困扰着它。对此,陈雪华对媒体表示:“从根本上讲,产能过剩要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来化解,但也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需要创新思路、开辟新路来化解。”
2024年12月31日高管陈雪华协议转让股份合计2750.15万股2024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长陈雪华共减持公司股份2750.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为1.6204%。变动期间公司股价下跌2.98%,12月31日当日收盘报29.26元。
资产负债率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