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一步一步理解了良品铺子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时间的积累。
现状
广州那边冻结了良品铺子的股权,官司要打完,还有一阵子。
武汉国资要完成协议,至少也得广州这边的事情有结论之后再说。对于武汉国资,现在只是协议,还没有落到执行层面。
没有利好释放,股价一直在跌。
两边国资都是协议,没有真金白银来交易,暂时没有亏损。
现在良品铺子对广州的事情,连个进展公告都没有,不知道管理层到底在想啥。三个月到半年的诉讼期,二级市场把股价多做做,砸到12.42以下多日。足够可以把公司拖死,把武汉国资的协议彻底拖黄。
假设
我要是广州国资,我会怎么做?
无限的拖诉讼期限,然后在二级市场把股价做到11块,甚至10块左右。然后再10块以下的股价,维持几个月。这样股价就会掉的更厉害。这样可以带来这样几个结果。
1. 良品铺子的控股方,实际损失远超500万元。
2. 武汉国资在诉讼期内,是没法实际交易的。
3. 市价低于成交价12.42元,武汉国资是不敢用12.42元的价格进行交易的。到时需要开启新一轮谈判,比二级市场的价格还要低。
4. 良品铺子从此再找控股方,转手,绝非易事了。或者是,要大出血,才有可能了。
5. 两家国资的意向性控股。最后搞成这样,不会再有人问津了。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重新来谈谈控股权的问题,怎么样?
我要是良品铺子的控股方,我会怎么做?
如果完全交与武汉的国资,那就及时的,快速的处理掉与广州国资这边的一切问题,该承担责任的承担责任。尽快把冻结的股权释放出来。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在500万以上多加点钱。或者其它双方可以同一谈的条件。
另一种办法。以12.42的股价,让一部分股权给广州国资,争取一个董事席位。最后甚至有可能两个地方的国资全力,一起完成良品铺子的转型,同时整合武汉的本地产业链优势和广州的外贸优势。进行一个三方会谈,使得两家国资获得丰厚的收益。并且三方不闹掰。
但是,良品铺子现在的控股方肯这么做?不会,他们根不这么谈。为什么不会呢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
我们再看一下公司历年的发展。
1. 与赵一鸣的股权问题之争错失量贩食品发展,最后硬生生被管理层定性为,是一呜食品隐瞒了重大事项,但是一鸣食品方却说,是良品铺子的犹豫不决,导致他们转投其它人。可见管理层在量贩食品赛道上,已经错失良机了。这也是造成股价一直下跌的重要原因。
2. 当新媒体,自媒体铺天盖地而来,良品铺子控股方死守京东,淘宝的传统渠道。导至线上营销错失良机。一直到现在,没有看到年报中,管理层对此事有任何担责。此时,他们还在大力铺线下店,高价卖商品。最终导致线下线又裁剪不少。造成进一步的亏损。
3. 二股东达永公司不断减持,股价被硬生生的缩水了50%以上。公司在近两年的投资者回答上,死鸭子嘴硬,一直在说减持符合规定。但是丝毫不对这个长期的问题做出任何的解决。更不用说承担什么责任了。那样子,就是,我不给解决方法,我也不会改变我的决定。你爱听不听。
4. 一致行动人在2023年前的违规减持,收到了证监会的问责函。有股东在投资者平台问公司为什么不回复证监会的问责。公司方答道:公司会下一次减持时,符合规定。
5. 就连2024年大幅亏损的情况之下,仍然有9000多万的分红。除了膨胀大股东的腰包之外,能有什么好处?而且在2024年的解释说明会上说要保护大股东的利益。股价都跌成这样了,就靠分红保护嘛?股份一直下跌的保护大股东利益的方式,我是第一次见识到了。
6. 2023年。对于食品进行大规模降价,但是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造成2024年的财报出了很大问题。而且不对这个问题承担任何责任。因为杨某某他辞去了董事会的职位之后,就拿武汉大学的某某当枪耍。过了几个月又重新进入了管理,因为对自己选的管理层又不信任。但是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中,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7.就连这一次的控股权变更,还能搞出两地国资的冲突,造成现在还由诉论问题卡住了进程。良品铺子的管理层真的是商业奇才啊。
其它的事情,就不一一举例了。
近年来这些管理层的决策拉一个清单。有人真会觉得良品铺子的管理层管理的水平比较高?股价一年比一年低,而且对广大散户就是死鸭子嘴硬,基本上不把二级投资者当人看,这个结论可以仔细读投资者问答,以及历年业绩说明会对投资者的答复。大部分投资者互动,都不敢公开,不敢回答了吧。这一次真的万幸,长江国贸股权收购之后,杨某某仍然是高管。后面不知道他会把长江国贸捅出什么大的娄子出来。只能说长江国贸自求多福吧。
结果
良品铺子的控股方,最后会知道如何会哭的,如果不知道哭,市场也会教会他怎么个哭法的。
这也是良品铺子的管理层,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历年回报的最好反噬吧。
我不太清楚各方想这事。对了,铁的经验,玩鹰的人,最后眼睛大部分是被鹰啄瞎的。良品铺子的控股方想要自己当鹰,可要小心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