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香飘飘”,603711.SH)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35亿元,同比减少约1.44亿元,同比下降约12.2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9739万元,同比增加亏损约6789万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香飘飘业绩预亏的背后,是其传统的核心业务冲泡板块的持续衰退与新兴业务即饮板块增长疲软的双重挤压,其“双轮驱动”战略或遭遇严峻考验。
资料显示,香飘飘系国内主要的冲泡奶茶经营企业,2009年以“一年卖出三亿多杯,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这句经典的广告词而家喻户晓,2017年11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饮料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冲泡和即饮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冲泡产品板块包含“香飘飘”经典系列、好料系列及其他系列等,即饮业务板块包含“Meco”杯装果茶、“兰芳园”港式茶饮、“香飘飘”即饮牛乳茶等产品。
值得肯定的是,2012年至2024年,香飘飘连续13年保持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第一,充分彰显了品牌影响力。但记者发现,由于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消费需求整体较为疲弱,消费习惯、消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香飘飘的核心冲泡板块业务增长出现颓势。年报显示,2024年,香飘飘冲泡业务营收同比上年下滑15.42%至22.71亿元,销售量方面则同比减少14.11%至3.28亿箱。拉长时间线来看,2022年至2024年,香飘飘冲泡业务营收从30.60亿元降至22.71亿元,三年间缩水近26%。香飘飘赖以成名的冲泡奶茶业务,或正在褪去光环。
在核心业务下滑的同时,香飘飘寄予厚望的即饮业务尚未能扛起增长大旗。近日,香飘飘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时表示,公司上市以来持续推进“双轮驱动”战略,即在推进冲泡产品健康化的同时,积极打造即饮业务第二成长曲线。记者发现,早在2017年,香飘飘开拓即饮板块并推出“Meco”杯装果茶、“兰芳园”港式茶饮等即饮产品,为双轮驱动战略打下基础。2018年下半年上市的即饮果汁茶产品,成为推动“冲泡+即饮”双轮驱动战略落地的重要单品。
不过,尽管布局了“Meco”杯装果茶、“兰芳园”港式茶饮、即饮牛乳茶等即饮板块多条产品线,但香飘飘的“第二曲线”培育成果尚未充分体现。财报显示,2020-2024年,香飘飘即饮业务板块实现营收分别为4.26亿元、6.38亿元、7.28亿元、9.73亿元和9.73亿元,占各期总营收的比重分别约为16.14%、20.40%、23.27%、29.85%和29.60%。此外,2024年报显示,香飘飘即饮业务通过热门综艺赞助、IP联名、渠道开拓等方式持续投入品牌营销与渠道拓展,但其毛利率仅为24.88%,显著低于冲泡业务的44.40%。
如今,即饮赛道竞争更加白热化,近两年新品数量增长超30%,喜茶、茶颜悦色等现制茶饮品牌携瓶装产品强势入局,加速分食市场。在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香飘飘的即饮产品尚未建立差异化竞争的坚实壁垒。业内人士认为,香飘飘即饮业务板块营收占比虽逐年攀升但增长动能不足,且仍处于“高投入、回报待释放”的培育周期,与同赛道成熟品牌相比,增长速度和市场渗透深度尚有差距,尚未成为支撑公司持续强劲增长的“第二曲线”。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香飘飘若想打破增长僵局,或需从两个方面进行破局:一是加速冲泡产品的健康化升级,通过减糖、添加功能性成分等方式重塑产品定位;二是聚焦即饮业务的差异化竞争,譬如依托兰芳园的港式茶饮基因深耕细分市场,加快渠道数字化转型,提升一线城市的市场渗透率。(实习生张星语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