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中场答卷:谁赚钱,谁落地,谁在探索下注?
展会舞台上,人形机器人展出数量翻番,观众络绎不绝;资本市场上,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持续领跑市场,成为最受瞩目的热门赛道之一。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有172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截至9月4日收盘,仅12家年内股价下跌,近70家涨幅超50%,更有25家实现股价翻倍,该板块整体呈现“普涨少跌”的强势格局。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真实的财务数据逐渐揭开这场热潮的面貌:超过六成概念股业绩改善,奥比中光、柯力传感、绿的谐波等供应商率先盈利,兑现了产业链“第一波红利”;优必选则以2.5亿元再次刷新人形机器人全球最大合同纪录。与此同时,仍有许多“后来者”不断入局。
热闹背后,谁能真正走出盈亏迷局?半年报交出的答卷,既有掌声与增长,也有未竟的拷问。
谁在赚钱:产业链上的“稳定收割者”
2025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但真正赚到钱的,往往并非台前的整机厂商,而是隐身幕后、提供关键零部件与传感器的上游企业。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A股172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中,114家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过66%。其中,2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00%,38家同比增速超过50%,一大批来自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领域的上游企业表现亮眼。

奥比中光成为其中代表,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为601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幅超过200%。其Gemini系列3D结构光相机已应用于多款人形机器人,能在复杂场景下提供高精度视觉识别;搭载奥比中光传感器的“天工”机器人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中夺冠。
作为国内应变式力传感器龙头,柯力传感则在“触觉”上突围。公司半年报显示,期内实现营收6.85亿元、净利润1.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4%和47.9%。
柯力传感表示,上半年公司已向超过50家国内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企业送样,产品涵盖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其中,六维力传感器实现出货近千套,部分客户已由送样验证进入小批量订单阶段。
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同样迎来新增长曲线。公司上半年营收为2.51亿元,净利润为5342万元,同比双增近46%。其中,谐波减速器与机电一体化执行器收入增长迅速。
据绿的谐波披露,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收入同比大幅提升,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标志着公司的产品已获得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的认可,成功从研发迈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传统高端制造企业在电机、电控、精密制造等领域技术积淀深厚,具备大规模生产与供应链优势,与机器人动力系统、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存在高度契合,其技术能力可快速迁移至人形机器人赛道上。”
记者注意到,上述多家公司都在半年报中提及,目前人形机器人虽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市场需求旺盛。与整机厂商相比,它们无需“烧钱讲故事”,而是稳稳兑现了机器人产业的“第一波红利”。
谁站上舞台:整机厂商“商单落地”
如果说上游供应商是幕后赢家,那么,整机厂商就是舞台中央的主角。2025年上半年,这些公司以一份份合同,证明了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商用。
优必选表现尤为抢眼。7月,该公司斩获近亿元的全球最大单笔人形机器人订单。短短两个月后,又与某国内知名企业签下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具备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该合同交付,这也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合同。
截至目前,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4亿元合同(含上半年已交付近5000万元人形机器人订单),其中还不包括今年3月优必选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的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的订单。
按照优必选方面的预计,在各个场景都顺利落地的情况下,乐观估计2026年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达数千台,2027年有望实现万台级别的交付。
此外,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同样动作频频。今年6月,两家公司联合中标中国移动代工项目,金额高达1.24亿元,刷新国内最大单笔订单纪录。

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已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超过83个,合同金额合计近3.3亿元,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优必选、宇树、智元三家合计拿下六成金额。
谁在探索下注:新玩家不断涌入
人形机器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的同时,上市公司也争相布局。
汽车零部件巨头凭借传统业务优势,正在快速跨界。拓普集团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将拆分设立电驱事业部,明确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产品从直线执行器、旋转执行器到灵巧手电机、电子柔性皮肤均已布局。
今年上半年,均普智能成功研制一款直线关节人形机器人手臂样机(负载可达10kg),同步推进人形机器人双腿模组研发工作。此外,公司旗下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并迅速启动了首条机器人本体量产中试线建设。
天奇股份则正式成立人形机器人事业部,还与银河通用签署合资公司投资协议,重点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场景的研发应用。
工程机械龙头中联重科是国内最早布局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的企业之一。上半年,公司已开发出3款人形机器人,数十台已在工厂作业,在机械加工、物流、装配、质检等环节开展试点。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48.55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为27.65亿元,同比增长20%。
埃夫特半年报披露,其在工业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超过9000万元。今年2月,公司发布了第一款人形机器人YobotR1和YobotW1,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Yobot R2产品的迭代和研发,新款机器人将具备更加优秀的性能指标、场景适应性和运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查阅东方财富、同花顺等平台发现,不少公司新增“人形机器人”概念,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
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熙熙攘攘,盈利者在幕后,扩张者在台前,探索者在路上,但谁能熬过“烧钱”周期?谁能等到规模化落地?谁能笑到最后?答案的揭晓仍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