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日前正式公布。其中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有利于推动汽车行业回归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为核心的竞争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两成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我国汽车产业连续3年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为宏观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对于2025-2026年汽车行业稳增长主要目标,《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方案》准确把握国内国际经济、产业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提出以上目标,是科学合理和能够实现的。
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今年1-8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迈过2000万辆大关,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5%。
“我们认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汽车行业应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的政策导向,为2025至2026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员刘一鸣认为,在工信部与中汽协提出“反内卷”倡议、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基础上,《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汽车行业应通过优化管理政策、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的政策导向,为2025-2026年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预计2026年全年乘用车同比增长率有望达5%,存量市场背景下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再提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具体措施方面,《工作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等15条工作举措,以及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运行监测、加强人才培养等3条保障措施,相关的细化措施60余项。
比如,“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部分,提出了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7项细化措施;“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部分提出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支持金融机构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全球资金管理产品、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等3项细化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汽车产业发展目标达成,针对性政策措施本月连续出台。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东风汽车、赛力斯、奇瑞集团、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等多家车企随即响应倡议。业界普遍认为,近期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推动汽车行业回归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为核心的竞争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本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此次《工作方案》中也提到,将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等。
受多重政策利好叠加带动,15日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板块持续拉升,截至收盘,朗博科技、迪生力、征和工业、无锡振华等涨停。
东方证券研报认为,步入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竞争力新车产品持续推出,价格战逐渐被叫停。从竞争格局来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建议关注产品力强、出海推进顺利、供应稳定性强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