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1 18:03:43 东方财富iPhone版 发布于 山东
越来越喜欢高能环境,不但能挣钱,还是十分聪明的钱
发表于 2025-08-21 17:57:00 发布于 山东

$高能环境(SH603588)$  

高能环境提出的“城市矿山”模式,本质上是将冶炼企业无法充分提取的尾矿、矿渣等二次资源进行深度资源化利用。传统冶炼企业(如江西铜业、紫金矿业等)不自提稀贵金属的原因涉及技术、经济、产业链分工等多维度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技术与工艺限制:传统冶炼的刚性瓶颈

  • 目标金属的局限性
    传统冶炼厂的核心目标是主金属(如铜、铅、锌)的高效提取,其工艺设计围绕主金属优化,对伴生的稀贵金属(如铋、锑、铟、锗等)分离能力不足。例如:
  • 江西铜业:设备以铜冶炼为核心,仅能提取铜及少量金银,对铼、碲等稀散金属缺乏针对性回收工艺。
  • 西部矿业:铅锌冶炼中,锗、铟等金属因浓度低(ppm级)且与铁、砷等杂质共存,传统化学沉淀法回收率不足30%。
  • 技术门槛与迭代滞后
  • 分选精度不足:稀贵金属提取需高选择性技术(如离心萃取、离子交换),传统冶炼厂依赖重力分选或浮选,无法解决低浓度下的共沉淀问题。
  • 设备升级成本高:引入超重力离心萃取机(如中科新能ZKCQ设备)需数亿元投资,且需配套酸碱耐受材料,中小冶炼厂难以承担。
  • 二、经济性约束:规模效应与边际成本

  • 低浓度金属的经济阈值
    矿石中稀贵金属含量极低(如铼在铜渣中仅0.1–1 g/L),冶炼厂自建回收线需处理万吨级废料才能实现盈利,而高能环境通过集中处理多地区矿渣(如江西、甘肃、重庆),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 专业化分工的效益优势
  • 冶炼厂定位:以主金属生产为核心,稀贵金属回收需额外研发、设备与人力投入,边际收益低于扩大主产能。
  • 资源化企业优势:高能环境通过“技术+产能”整合,将稀贵金属回收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如江西鑫科阴极铜项目),反哺研发形成正循环。
  • 三、产业链协同:从“废料”到“资源”的闭环重构

  • 冶炼废料的资源属性升级
    传统冶炼厂将含稀贵金属的尾矿视为“危废”,处理需支付环保成本(如靖远冶炼厂废渣处置费达800元/吨)。而高能环境通过技术转化,将其变为“富矿”:
  • 案例:金昌高能从铅渣中提取铂族金属,单吨废料附加值提升超10万元。
  • 区域化协作网络
    高能环境在矿产富集区设厂(如江西鑫科毗邻铜矿、靖远高能依托铅锌矿),实现废料就地转化,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与冶炼厂形成“主金属-伴生金属”分级提取的协作模式。
  •  四、政策与环保驱动:合规压力催生外包需求

  • 环保法规倒逼
    《“无废城市”建设方案》要求危废综合利用率≥60%,冶炼厂为达标需将废料交由专业企业处理。高能环境2024年危废处理量达45.57万吨,合规处置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 “双碳”目标下的资源再生
    再生金属减排效益显著(如再生铜较矿产铜减排74%),高能环境的资源化模式契合国家减碳战略,获得政策倾斜(如税收减免、绿电配额)。 
  • 总结
  • 传统冶炼企业受限于技术刚性、经济阈值及产业链定位,难以高效提取稀贵金属,而高能环境通过技术专业化(如离心萃取)、规模集约化(多区域设厂)、政策红利转化(双碳/无废城市)三大核心能力,将“被放弃的废料”转化为“城市矿山”,形成不可替代的产业生态位。未来随着稀贵金属需求增长(如锗用于光伏、铋用于芯片、医疗及新能源、铟用于半导体),这一模式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