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联发展(SZ002316)$ $上纬新材(SH688585)$
“格量”是网格交易策略中单次补仓/减仓的股票数量(单位:手),其设计逻辑围绕“等资金分配、动态适配价格、标准化交易执行”三大核心,具体可拆解为以下3点:
一、核心计算逻辑:基于“每格等额资金”反推股数
格量的本质是“单网格分配的资金,对应某一价格能买入的股票手数”,计算公式隐含在代码中,核心推导步骤如下:
1. 第一步:计算单网格可用资金(格均额)
先将总可用资金平均分配到所有网格,同时扣除手续费(避免实际交易时资金不足),公式为:
格均额 = 可用资金 / 总网格数 × (1 - 手续费‰/1000)
例:10万可用资金、22个网格、0.3‰手续费,单网格资金约为 100000/22 × 0.9997 ≈ 4544元。
2. 第二步:根据对应网格价格反推格量
每个网格有唯一价格(即代码中的M1~M50,从“阶段箱顶”往下按“格幅%”复利递减),用“单网格资金”除以该网格价格,再换算成“手数”(1手=100股)并取整,公式为:
格量 = INTPART( 格均额 / 对应网格价格(Mn) / 100 )
例:某网格价格(M5)为15元,格均额4544元,则格量为INT(4544/15/100)=INT(3.029)=3手。
二、核心设计原则:适配网格交易的“低买高卖”逻辑
1. 等资金分配,控制单格风险
无论股价高低,每个网格分配的资金固定(格均额),避免因高价网格买太少、低价网格买太多导致的风险失衡——符合网格交易“分散成本、均匀控仓”的核心需求。
2. 动态适配价格:低价多买、高价少买
由于“网格价格(Mn)从箱顶到箱底逐渐降低”,根据公式,价格越低,格量越大(相同资金可买更多股),天然契合“低价补仓、高价减仓”的交易逻辑,实现“成本摊薄、利润兑现”的自动化。
3. 标准化执行,避免主观偏差
格量由“可用资金、总网格数、网格价格”自动计算,无需人工判断“买多少”,解决了网格交易中“单次交易量不统一”的问题,确保策略执行的一致性。
三、关联参数对格量的影响
格量并非独立指标,需依赖其他参数联动,核心关联关系如下:
• 总网格数:总网格数越多,格均额越小,相同价格下格量越少(资金分更细);反之则格量越多。
• 格幅%:格幅%越大,网格价格(Mn)间隔越宽,相邻网格的格量差异越大;反之则差异越小。
• 阶段箱顶/箱底:决定M1~M50的价格区间,直接影响每个网格的价格水平,进而影响格量(箱底附近价格低,格量普遍更大)。
综上,“格量”的设计目的是将“总资金”转化为“标准化的单次交易手数”,让网格交易的“补仓/减仓”动作可计算、可落地,最终实现“自动分散成本、纪律化执行策略”的目标。
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用具体数值(如10万资金、20元箱顶、10元箱底)举例,直观演示格量的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