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二:
1、每年春节到来的时间有差异,所以经销商备货的时间会波动,导致打款时间每年不固定,春节期间形成的合同负债体现的时机就会有差异。
举例来说,赶在公历2024年底前打款,合同负债就体现在2024年的合同负债中。2025年元旦后打款,就体现在2025年的合同负债中,也就体现在了2025半年报中。
2、海天的合同负债长期居高不下,是其强大品牌影响力的结果,是消费者对它的坚定认可,只有消费者喜爱产品,才能倒逼经销商积极备货。这也是我这篇文章要表达的观点。
$海天味业(SH603288)$
海天味业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经销商,多年来实行先款后货模式。结果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长期高于利润,每年都有大量合同负债。
自2013年上市以来,仅有2015、2021、2022这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低于归母净利润。
2015年,是因为加快技改和扩建节奏,人力体系进行史无前例的改革。虽然现金流同比下降19.88%,但是收入大幅增长15.1%,利润增长20%以上,毛利率提升1.77个百分点。
这种现金流下降,但是营收、毛利率、利润率都在增长的时候,或许恰好是公司腾飞的起点。
果然,2016~2019年,现金流比归母净利润多10亿以上,是海天高速发展的4年。
2021年是因为疫情。
2022年是舆论事件导致。
疫情和舆论,导致海天连续两年踌躇不前,根据2015年的经验,2022年是否是最佳买点呢?
同为调味品行业的其他企业表现如何呢?
千禾味业2014~2024年的11年中,只有2014、2015、2017、2018、2020、2022这6年,现金流超过归母净利润,呈起伏不定的趋势。
加加食品2011年上市,14年以来,仅2014、2015、2016、2018、2020这5年现金流超过归母净利润,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负数不在讨论范围。
中炬高新2013~2024的12年间,仅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负,2023年现金流低于归母净利润。厨邦酱油的品牌地位确实不可小觑。
由以上比较可知,几家企业排名为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加加食品。
面对经销商,海天如此强势,不是他强制给经销商压货得到的结果,因为这样不可持续。
多年来,经销商能接受海天的先款后货模式,说明即使先打钱,再取货,经销商还能有钱赚,所以才会心甘情愿这样做。
经销商拿到的货,会流向各类终端卖场,最终来到消费者手里。
由此可知,长期先款后货模式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海天产品的长期认可。
前一阵,问了一个家里开小卖部的同事,他说酱油产品,海天卖得最好。这也是一个消费者认可的印证。
#社区牛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