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SH603259)$ 新易盛的“海外收入高却被炒作国产AI”对药明康德的直接影响有限,药明康德的海外收益更多是基本面支撑,而非故事驱动,因此难以复制新易盛式的情绪暴涨,但具备“业绩+估值双升”的稳健行情潜力。具体分析如下:
一、行业属性与估值逻辑:新易盛“故事驱动” vs 药明康德“业绩+全球化驱动”
1. 新易盛的炒作逻辑:
作为AI光模块龙头,新易盛的股价狂飙依赖“国产AI算力崛起”的故事,但基本面与故事存在矛盾——2025年上半年超90%收入来自海外。市场炒作的是“预期差”(国产替代逻辑),而非业绩确定性,属于情绪驱动的主题投资,估值受算力需求爆发、行业贝塔()推动,短期弹性极大。
2. 药明康德的估值逻辑:
药明康德是全球CRO/CDMO(医药研发外包)龙头,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占比73%(北美53%、欧洲20%),但2025年非美地区收入已提升至40%,海外业务是基本面的核心支撑(全球化订单、技术壁垒、规模效应),而非“预期差”故事。其估值受业绩增速(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101.92%)、行业稀缺性(全球第三大CRDMO平台)、新兴业务(基因治疗、ADC药物)驱动,属于价值成长型投资,短期波动较小,但长期确定性强。
二、药明康德“海外收益多”的实质:全球化能力而非“故事漏洞”
1. 海外业务的含金量:
药明康德的海外收入来自全球顶尖药企订单(如辉瑞、罗氏),覆盖“药物发现→临床研发→商业化生产”全流程,具备技术壁垒(CDMO毛利率41%+,高于行业均值)和不可替代性(全球产能网络:中国低成本、美国临床资源、欧洲本地化服务)。这与新易盛“海外收入高但技术依赖海外”的逻辑完全不同。
2. 地缘风险的缓冲:
尽管北美收入占比高,但药明康德通过非美地区收入提升(从2024年的30%到2025年的40%)、**新兴疗法布局(基因治疗CDMO收入增速超50%)**分散风险。机构测算,即使北美业务受政策冲击,非美地区仍能支撑10%+的业绩增速,这与新易盛“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结构不同。
三、行情潜力:药明康德的“稳健弹性” vs 新易盛的“情绪暴涨”
1. 估值修复空间:
当前药明康德PE仅16倍,显著低于CRO行业均值33.6倍,主要源于市场对海外政策风险的过度担忧。若风险情绪缓解(如中美生物医药合作常态化),估值有望向行业中枢靠拢(25–30倍),对应股价存在30%–50%的修复空间。
2. 业绩增长确定性: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收+20.64%、净利润+101.92%,订单饱满(2024年新增订单超200亿元),新兴业务(基因治疗、ADC)收入占比预计2026年提升至25%+,业绩增速可支撑“慢牛”行情。
3. 风险制约短期弹性:
药明康德面临行业供给过剩(CRO产能扩张可能导致价格承压)、地缘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难以像新易盛那样依赖“情绪+故事”实现短期暴涨。但龙头地位(全球第三大CRDMO平台)和技术壁垒(覆盖100+国家的2000+客户)使其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四、总结:药明康德的行情逻辑与新易盛本质不同
新易盛的“海外收入高却炒国产AI”是情绪错配下的短期博弈,而药明康德的“海外收益多”是全球化能力的基本面体现。两者的估值驱动、风险结构完全不同,因此:
- 药明康德难以复制新易盛的“情绪暴涨”,但具备“业绩增速+估值修复”的稳健上涨潜力;
- 若市场风格转向“价值成长”,或CRO行业迎来订单复苏、政策红利(如国内创新药出海加速#炒股日记# #强势机会# ),药明康德可能成为板块龙头,但涨幅节奏更平缓、确定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