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生物医药竞速赛中,无锡正悄然上演产业变革的资本叙事。滨湖区的G3 Lab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内,在AI算法辅助下,结合腔镜影像,对肺部深处仅5毫米的微小病灶实现术中实时定位,这个由国内知名医疗器械龙头健适医疗主导的肺结节AI手术导航系统试图“让手术刀与代码对话”。
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的深度融合,正在这个全国首创的政企共建医疗器械孵化器内上演,驱动这场技术变革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简称“锡创投”)管理的2800亿资本矩阵。
作为无锡国有资本的核心操盘手,锡创投用自己的投资版图,撬动了无锡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从滨湖区的G3 Lab,到惠山区的创新药研发基地,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耦合正在重构无锡的产业基因。
全生命周期产业网络
目前,锡创投已经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16个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里做了全面布局。“我们始终锚定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动态调整投资方向,”总裁王志行强调,锡创投的投资组合精准匹配着无锡重点打造的4大地标产业、6大优势产业与5大未来产业,确保资本流向与地方产业政策同频共振。
生物医药是其布局的重点,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生态链。王志行透露:“目前我们共参与设立近50支生物医药基金,总规模约225亿元,涵盖种子、天使、VC、PE各阶段,并配有S基金以及支持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
2024年,当生物医药行业遭遇资本寒冬时,无锡市逆势向江苏省申报设立规模40亿元的江苏省战新无锡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母基金,该基金由锡创投管理。现在,锡创投正筹划设立无锡市生物医药临近产业化基金,补上生物医药商业化前“最后一公里”的资金断点。对此王志行解释:“该基金将重点支持处于临床Ⅱ期、临床Ⅲ期的创新药项目,帮助企业实现从创新研发到打开市场的关键一跃。”
区域协同战略在资本布局中同样清晰可见。锡创投与无锡各板块深度合作,打造了规模10亿元的国联国康基金、10亿元的滨湖锡创健康基金、10亿元的惠山昭衍基金等区域性专项基金。“我们坚持‘一区一策’的精准灌溉策略,”王志行指出,“在滨湖区重点布局医疗器械,惠山区侧重创新药,新吴区聚焦新质蛋白和美丽健康,锡山区则发展精准医疗。”
滨湖发展的“通用算法”
在锡创投和产业方的双重支持下,滨湖区已经跑出了独有的“基金+龙头+园区”发展模式。漫步在聚集着药明康德、健适医疗、费卡华瑞等龙头的滨湖产业园区内,资本引导下的生态进化清晰可见。
“我们与滨湖区的国联国康基金,紧紧围绕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产业链,已投资智康弘义、泰诺麦博、津石医疗等配套企业,”王志行以具体案例说明龙头企业的磁吸效应。
而与健适医疗的合作则开创了全新范式——除了联合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外,三方共建全国政企共建的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平台G3 Lab,首创“概念验证-技术转化-产品注册-商业落地”四阶培育模式。目前该平台已吸引肺结节AI导航、脑机接口等硬科技项目入驻孵化。
王志行表示,作为发起方之一,锡创投是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平台G3 Lab产业模式的坚定支持者。在G3 Lab的后续发展过程中,锡创投也会深度参与项目的论证工作,并积极导入各种资源。未来,锡创投管理的各类产业基金,也会是G3 Lab孵化项目的潜在投资者。
锡创投与健适医疗在G3 Lab上的合作,将双方的优势进一步集中、放大。在滨湖区委常委、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赵华看来,这是以基金为“无形之手”撬动资源,以园区为“有形载体”搭建平台,既保障了市场公平竞争,又让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未来,依托健适医疗无锡基地、锡创投、滨湖区联动无锡市国联集团等力量,将政策扶持、基金资源、临床资源等创新要素向G3 Lab孵化器项目精准倾斜。这不仅让健适医疗自身的技术优势得以充分释放,更能够催生出一批聚焦高值耗材、医疗机器人的孵化项目,形成“投资—赋能—反哺”的良性循环,让“龙头”的势能转化为产业的动能。
赵华进一步指出,这种经验正成为滨湖发展的“通用算法”:在人工智能领域,脉得智能等创新企业依托场景优势加速成长;AI药研等前沿领域,更在模式复制中孕育新突破;集成电路赛道上,卓胜微、中科芯引领产业链集聚。从马山的生命健康高地,到全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多点开花,滨湖正以“链主引领、生态赋能、规范发展”的密码,在长三角产业竞争中书写独特答卷。
耐心资本重构产业时空观
在滨湖区之外,锡创投的投资布局还在不断延伸。面对无锡在高端器械核心部件、新靶点创新药等领域的技术短板,锡创投开辟出三条特色攻坚路径。
“一方面,我们会利用好江苏省战新未来产业基金、无锡市天使基金和种子基金做好本地的早期项目直投,”王志行介绍首条路径。第二条路径是与全国各大高校紧密合作。“目前,我们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等相关院系均有紧密合作。”第三条路径则指向全球布局——通过香港、新加坡天使基金触达国际顶尖项目,反向引导海外团队落户无锡。“我们的目标是投资到科学家、投资到实验室。”
在无锡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锡创投敢于使用突破性的政策工具箱。“根据无锡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我们对符合要求的基金,可将国有出资部分所得超额收益的50%-100%让利给其他出资人和管理团队,”王志行详解制度创新,“基金容亏率最高可达50%,存续期设置不低于10年,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构建‘敢投早投’的制度基础。”
这种“耐心资本”理念已转化为具体基金产品——新设立的生物医药基金存续期长达十五年,与产业规律深度匹配。
“作为国有资本,我们要当好‘陪跑者’,”王志行阐释锡创投的核心定位。在时间维度上,15年期专项基金的设立颠覆了传统基金的存续周期观念;在空间布局上,锡创投协同各区域错位发展——滨湖聚焦医疗器械、惠山深耕创新药、新吴发展蛋白药物、锡山培育精准医疗,形成全市一盘棋的产业图谱。
这种长周期布局需要高超的平衡艺术。“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既投早投小、又招大引强,”王志行解释锡创投的双轨投资战略,“通过早期投资培育未来产业,同时借招大引强快速壮大现有集群。”动态平衡战略已有不少收获:2024年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2074亿元,企业数量突破2463家,在医药外包、特医食品等领域形成五大优势产业集群,锡创投在其中都有布局。
结语
当传统政府基金仍在单一追逐财务回报或单一追求招商效果时,锡创投的探索已经进入Next Level。
不做追逐风口的投机者,而要成为种植产业森林的园丁。在无锡向2500亿生物医药集群目标冲刺中,这家管理规模超28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1600家的机构,正将国有资本的“耐心”转化为产业跃升的“加速度”。
锡创投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核心命题:在新质生产力培育过程中,国有资本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更需具备构建产业生态的系统能力。当G3 Lab实验室的肺结节AI导航系统走向临床,锡创投书写的不仅是资本故事,更是国有创投机构引领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探索与路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