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监管环境优化叠加市场行情回暖,A股市场并购重组案例层出不穷。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周以来,A股市场披露并购重组进展的上市公司约有20家,其中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镇洋发展(603213.SH)和港交所上市公司浙江沪杭甬(00576.HK)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尤为引人关注。
“两家不同行业的H股和A股吸收合并较为鲜见,这宗案例是9.24并购六条发布后,对并购重组跨行业并购新政策的践行,特别是在跨市场中进行。”北京博星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首席投资顾问邢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市值管理角度来讲,该案例若能成功,将为那些存在H/A股价倒挂的国企提供借鉴。
跨行业、跨市场换股吸并
近日,镇洋发展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交投集团”)拟筹划浙江沪杭甬和镇洋发展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方式为浙江沪杭甬向镇洋发展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镇洋发展。目前镇洋发展股票仍在停牌中。
浙江沪杭甬和镇洋发展均为浙江交投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浙江交投集团是浙江省级交通类国有全资公司、浙江省综合交通投融资主平台和综合交通建设主力军,控股6家上市公司。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19亿元、利润总额110亿元。截至2024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10011亿元,是浙江省属国企中首家资产超万亿元的企业。
作为本次交易的吸收合并方,浙江沪杭甬是一家主要从事建设、经营、维修及管理高等级公路的投资控股公司,1997年5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是浙江首家H股上市公司,最新市值435.2亿元,浙江交投集团持有公司66.98%的股份。此外,浙江沪杭甬间接控股浙商证券(601878.SH)。
财报显示,2024年,浙江沪杭甬实现营收180.65亿元,同比增长6.48%;实现归母净利润55.02亿元,同比增长5.32%。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6.85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归母净利润27.87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高速公路业务收益为51.32亿元,同比增长0.4%;证券业务收益显著增加至31.83亿元,同比增长13.4%。
被吸并方镇洋发展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为氯碱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2021年11月11日在上交所上市,最新市值67.55亿元,浙江交投集团持有公司55.62%的股份。
从业绩层面来看,镇洋发展近年来业绩承压,净利润持续下滑。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镇洋发展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5.63亿元、21.15亿元、28.9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9亿元、2.49亿元、1.91亿元。镇洋发展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500万元至5300万元,同比减少50.41%至57.89%。
尽管上述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且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但公告一经发出便引发市场关注。记者注意到,投资者对上述交易的态度较为分化,两家公司股票近日的不同表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的复杂情绪。有投资者担心镇洋发展会成为浙江沪杭甬的“拖油瓶”,认为上述交易对浙江沪杭甬的中小投资者不利。
搭建“A+H”双融资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浙江交投集团推动旗下兄弟单位之间这场“H吸A”跨市场整合,实际上是在搭建“A+H”双融资平台,有利于浙江沪杭甬在高速公路建设、并购及多元投资等方面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不过,吸收合并也面临挑战,主要难点是合并后面临的整合风险,比如业务协同效果、管理文化融合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
对浙江沪杭甬而言,高速公路业务是其核心收入来源,若本次吸收合并顺利完成,公司将构成“交通+能源化工”业务体系,有望通过产业协同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业绩表现欠佳的镇洋发展,其股东有望享受到平台升级的红利。
“通过换股合并,浙江沪杭甬有望获得A股高估值加持,提升整体市值。”邢星指出。浙江沪杭甬当前市盈率为7.46倍,远低于A股同行业可比公司,而镇洋发展的市盈率为51.06倍。“该案例若能成功,将为其他国企提供借鉴,尤其是那些存在H/A股价倒挂的公司,可能会催生更多的跨市场资本运作,推动国资改革和企业的资源整合。”邢星说。
从二级市场来看,近期并购重组概念股市场表现积极。8月22日收盘,中科曙光、海光信息、嵘泰股份、安孚科技、华东重机等纷纷涨停,万通发展、道恩股份已两连板,群兴玩具三天两板。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外延式扩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方面。“对于并购重组,投资者可以给予更多关注,加上市场本身也在走强,可能会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