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要看细节,划重点:
(7月23日)
国家卫健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只是“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首次代表官方明确表态”: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无“人传人”证据,并要求公众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今天就已经上升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主持会议”。
疾控中心只是卫生健康委下属的疾控局的下属单位而已
为进一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医疗救治工作,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在2008年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天发布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诊疗方案指出,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
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
预防主要措施包括:
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
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
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热。
7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彭博社记者提问,美国疾控中心(CDC)表示,由于中国基孔肯雅热感染病例上升,计划向中国发布旅行健康通知。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国家卫健委此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的情况,指出当前疫情可防、可治、可控。
郭嘉昆指出,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蚊媒传播的疾病,上世纪50年代在国外已有报告的病例,目前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该病毒的传播。“据了解,中方就此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着沟通,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本国人民和在华外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将一如既往为境内外游客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旅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