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国产催化剂龙头肯特催化(603120,SH)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这是公司自今年4月16日上市以来交出的首份半年答卷。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原材料价格波动,肯特催化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化,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3934.99万元,同比保持稳定。
作为国内相转移催化剂领域的领军企业,肯特催化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将产品布局由相转移催化剂拓展至分子筛模板剂、固化促进剂、电解液添加剂等用途,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分子筛、高分子材料、电池电解液、油田化学品等多个领域,极大增强了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也为未来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健表现增加了重量级砝码。
研发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
公开资料显示,肯特催化是一家主要从事季铵(鏻)化合物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季铵盐、季铵碱、季鏻盐、冠醚等四大系列产品,致力于为精细化工、分子筛、高分子材料、电池电解液、油田化学品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今年4月16日,肯特催化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首份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6.75%,实现归母净利润1755.51万元,同比增长20.27%。
在上半年原材料大幅涨价,产品市价下跌的行业背景下,肯特催化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市场策略,在业绩方面仍然展现出较强韧性,保持稳健态势。
对此,肯特催化表示,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其中“溴系”原料与溴素价格联动。2024年以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经过下滑后已逐步趋稳,主要产品均可在上下游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做出同步变动。
具体来看,季铵盐系列产品贡献营业收入1.52亿元,毛利率达24.18%;季铵碱系列产品贡献营业收入7920.27万元,毛利率达39.65%;季鏻盐系列产品贡献营业收入3642.62万元,毛利率达24.45%;冠醚系列产品贡献营业收入1319.82万元,毛利率达44.59%。
上半年肯特催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5380.81万元,同比增长23.72%,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资产负债率仅为11.95%,同比下降了5.69个百分点,负债水平进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肯特催化在相转移催化剂领域深耕近20年,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与持续的研发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68%,截至6月30日,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3件、实用新型专利178件、软件著作权15件,在季铵(鏻)化合物领域构建了牢固的护城河。
同时,肯特催化以“绿色催化”为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化工行业绿色环保的技术发展趋势。公司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目前已具备离子膜电解技术、模板法合成技术、络合结晶技术、萃取提纯技术、强化溶剂精馏与渗透汽化脱水回收技术等一系列先进工艺技术阵列,着力实现生产全流程高效化及绿色化。
在智能制造方面,肯特催化一直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与数字化工厂的建设。目前已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产品生产过程全流程的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以及全过程的精确控制,大幅降低产品原辅料、人工、能耗等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的生产效率;并且逐步引入ERP、QA、安全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力推进了节能降耗管理。
深耕催化材料赛道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催化剂生产企业起步较晚,2000年以前,国内催化剂生产企业相对较少,技术研发投入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化,对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日益重视,催化行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目前,国内已涌现出一批具备较强科研与生产能力的催化剂研发制造企业,其催化剂产品凭借质量与技术含量的提升,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并实现进口替代,在国际市场上同样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催化剂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将成为我国催化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及新兴领域的需求增加,催化剂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催化剂消费国之一。2019年—2024年我国催化剂行业市场规模从843.9亿元增长至1042.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32%。
同时,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性突破,催化行业逐步进入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而在环保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产能低、技术差、污染重的企业被逐渐淘汰,行业向低碳、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行业呈现以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型厂商为主的竞争格局。
作为国产催化剂龙头,肯特催化在2021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8.08亿元、6.66亿元和6.17亿元。2020年—2022年,公司产品在相转移催化剂领域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均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45%、19.34%、22.62%。
肯特催化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领先性和产品系列完整性方面。
其中,季铵盐、季鏻盐产品生产工艺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质量稳定,被广大客户认可;季铵碱产品生产工艺通过电解槽的设计与优化,阴阳离子膜的选择,电解温度、电流的控制,实现了具备低金属离子杂质、低卤素杂质特性的高品质季铵碱产品的连续化生产,解决了阴阳离子膜寿命短的缺陷,产品质量较好,成本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冠醚产品的模板法合成技术、络合结晶技术、萃取提纯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依托技术优势与产品可靠性,肯特催化积极拓展下游市场,客户群体持续壮大且黏性显著。目前,公司每年合作客户数量稳定,客户网络覆盖石油炼制、医药化工、环境保护、农药等核心领域,客户资源储备丰富且结构均衡。
同时,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保障了业绩稳定,更催生出“并行研发”模式:肯特催化与下游客户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即同步介入,针对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共同开发专用催化剂,提前锁定下游新产品的催化剂供应权,实现“技术共创-市场共生”的良性循环。
新兴领域相关业务有望成新增长极
肯特催化的主要产品应用形式包括相转移催化剂、分子筛模板剂、固化促进剂、电解液添加剂等。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电子消费品等终端市场的持续火爆也为电解液相关上游材料带来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电解液作为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中。电解液的核心原材料包括溶质(锂盐),溶剂,添加剂,其中用量各占12%,84%,4%。添加剂成分是电解液企业的技术核心所在,添加剂直接影响了锂电池的各项性能,包括电导率、阻燃性能、过充保护、倍率性能等。
肯特催化的冠醚产品通过与金属离子配位,可增加金属盐类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电离度,改善电极、电解质和溶剂的相容性,从而可用作锂电池的导电添加剂。另一种四乙基氟硼酸铵产品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高压性能,是常见的有机电解质,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
目前,肯特催化的相关产品已进入永太科技(002326)、新宙邦(300037)等电池电解质领域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肯特催化还在发力电子级季铵碱的相关研发工作,意欲剑指清洗、蚀刻、显影等半导体、显示面板、光伏电池等高科技产业相关的湿电子化学产品技术。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预计,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到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460.45万吨,其中半导体需求102.65万吨,显影液在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中约占比10%,对应需求量约10万吨。
其中,绝大部分需求来自于目前国产替代率极低的8寸及12寸市场,同时未来我国12寸晶圆产能将持续增长,其中对显影液需求量较大的存储芯片产能增长尤其明显,半导体显影液市场增长空间较大。
公开资料显示,光刻胶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而显影液作为光刻工艺的关键环节,用于溶解曝光后的光刻胶以形成图案,目前8寸和12寸晶圆所用显影液基本被外资垄断。
四乙基氢氧化铵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季铵化合物,正是光刻胶显影液的核心原料。与传统无机强碱相比,这些季铵碱具有无金属残留的优势,加热后可分解为挥发性气体,避免了金属离子对半导体器件的污染,满足先进制程的要求。
从行业内主要公司来看,包括镇江润晶、格林达等部分季铵(鏻)化合物生产商已经布局有显影液等湿电子化学品相关产业。
肯特催化亦在上市招股书中披露,公司在研的“电子级季铵碱的电化学合成与纯化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该项目通过电化学合成与纯化,可生产制备电子级季铵碱,应用于清洗剂、蚀刻液、显影液等湿电子化学品。从产能规划来看,肯特催化IPO募投项目“年产8860吨功能性催化新材料项目”中,明确规划了2500吨四乙基氢氧化铵的产能。
伴随着近年来新兴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持续增长,可以预期肯特催化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依托技术成果转化,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相关季铵碱产品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市场布局,为公司下游市场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