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13时多,尽管午市已近尾声,越秀区东华东路刚开业的“老字号”云香楼依旧门庭若市,一个饭市翻台3轮,经典菜式被抢购一空。这家闭店近十年的百年老字号酒楼近日于原址回归。
无独有偶,上周,另一家老字号餐厅、拥有150年历史的惠如楼在市区开出首店,同样掀起排队高潮,焕然一新的体验空间令人耳目一新,吸引不少年轻食客专程来“打卡”。
今年暑假,广州餐饮老字号迎来高光时刻。多家餐饮百年老字号积极探索创新之路,成为激活广州消费市场的一股新动能。
酸菜鱼皮肠粉咁得意?
广州老字号因独特体验而“老少咸宜”
餐饮老字号如此火爆,“秘籍”何在?
“越经典,越潮流。我们在不断挖掘经典广州菜,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发现广州老方言中的广州菜,在店内还原‘方言话题菜’,给消费者带来别开生面的体验。”云香楼主理人、“中国十大名厨”樊志源告诉记者。他在社交平台上打造个人IP,通过“解画”广州方言中的食物内涵,道出食物在云香楼中如何烹制。比如从广州方言的“新鲜萝卜皮”(指“没什么了不起”)谈到萝卜皮制作而成的广府餐前开胃小菜,樊志源更在视频中展示菜品的制作过程。
“我看了视频觉得好有意思,既了解了广府文化,又勾起食欲,就冲着这跑到餐厅里去‘打卡’。”市民黄小姐说。
樊志源所言之“经典”,还有老广熟悉而如今难寻的广州消夜,“怀旧炸傻鳝”“紫苏炒田螺”“怪味大肠头”“炸云吞”等。
到云香楼用餐的多是老广。与其不同,另一家百年老字号惠如楼迎来了不少年轻面孔。是什么让其成功吸引到年轻消费者呢?记者步入该餐厅,映入眼帘的是大气故宫红,走廊悬挂非遗推广大使竹编技艺编织之灯笼装点,店内一步一景,采用红黑金主色调,且融入南洋风。除了餐厅空间以外,餐品的“古法新味”更令人眼前一亮。青柠黑糖蛋散突破白糖浆传统,以古法黑糖熬制配青柠皮屑解腻;酸菜鱼皮肠粉更是新奇,激发年轻人的体验好奇心。
广州国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夏雨说,挖掘餐饮老字号的品牌文化内涵,推动其与当代消费需求深度融合,让传统与当代生活产生共鸣,是老字号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模式的关键一步,也能助力广州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以惠如楼为例,在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门店形态创新,让门店更贴近当下消费者的生活场景,通过打造“传统+潮流”的沉浸式空间、推出“轻社交”体验场景,用新场景打破距离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体验,也为广州老字号的振兴发展探索更有效的路径。据悉,老字号的振兴,是广州国资管理集团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在该集团的统筹指导下,旗下广州老字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老字号振兴发展平台,这些年拿出了不少成果,盘活惠如楼正是其践行“老城市新活力”的战略落子。
餐饮老字号“潮改”有方
守正创新因政策划定“红线”与“绿灯”
8月22日,广州市召开的高规格餐饮业发展座谈会释放多项政策动向,其中更是提到要大力推进传统老字号焕新和新兴品牌培育,引进更多国内外美食品牌,促进广府粤菜与时尚国际餐饮交融共生。
老字号的“潮改”离不开政策的托举。近年来,广东及广州以老字号品牌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文化赋能等多维度举措,推动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助力“千年商都”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从省级《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到市级《广州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助推老字号品牌以守正创新之姿书写新篇章。
为贯彻《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广东省2024年印发的《广东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培育老字号集聚区、特色街区共10个、培育老字号(数字)博物馆、展览馆、体验馆共20个、组织开展老字号专题展销活动50场、认定100家“广东老字号”企业。核心任务涵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保护传承体系、打造集约化国际化的发展平台、创新现代化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今年6月,广东省商务厅启动了“广东老字号守正创新十大案例”征集,以及“粤手礼”品牌遴选,进一步为老字号创新路径提供官方背书。
而广州在2025年初出台的《广州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并启动广州老字号的认定工作,也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广州老字号的认定标准与动态管理机制,划定“红线”与“绿灯”,标志着广州在保护和振兴本土老字号品牌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对内,打造老字号集聚区
对外,广州老字号还要走向全球
随着省市级《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陆续出台,广东和广州正以政策“组合拳”激活老字号的“文化基因”与“市场活力”。老字号不仅是历史传承的载体,更是消费升级的创新引擎。
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罗政表示,广州将促进老字号发展作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多举措支持老字号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丰富首发首秀、提高入境消费便利化等举措,打造老字号集聚区。接下来,还将依托“羊城消费新八景”等城市消费品牌,推出更多老字号消费场景、消费产品,推动广州老字号进一步融入全球消费链条,让市民游客见证广州这座城市消费底蕴和蓬勃生机。同时,广州市商务局还将致力构建政企协同生态,做好老字号企业服务,持续推动老字号传统符号到现代消费IP,再到“IP+消费”的转型升级。
▍专家建言
在广州老字号协会会长苏广丰看来,惠如楼、云香楼等老字号的重开以及广州市召开的高规格餐饮业发展座谈会,无疑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老字号的发展已经从民间情怀呼吁,上升为系统性的城市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苏广丰认为,老字号在新时期的发展要认识到,“坚守”与“拥抱”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
老字号应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跨越?苏广丰认为,首先老字号还是要坚守内核,守住“魂”与“根”,比如通过核心技艺非遗化、建立品质标准体系等举措,将核心产品的标准一代代传承下去。此外,他也提出老字号要注重文化与故事的“深度挖掘”,例如可以通过打造品牌博物馆、体验角、传承人IP化等举措焕发生机。
其次,他建议老字号应通过外在焕新拥抱“人”与“场”,在守住内核的基础上,用现代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之沟通。其中包括产品创新、体验创新、营销创新等举措。 最后苏广丰还强调了政策与人才“合力”系统性支撑的重要性。他认为,老字号的焕新不能单打独斗,需要系统性的外部支持。因此老字号应利用好政策“组合拳”,比如积极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参与政府组织的消费节、展会、美食地图等活动,借势扩大声量。此外还应破解人才断层难题,建议与职业院校合作,建立现代激励机制,让年轻一代的厨师、技师不仅有机会继承手艺,更能获得与之匹配的社会尊重和经济回报。
总结而言,他认为老字号的“长红经济”之路是一场“新”与“旧”的平衡艺术。成功的老字号焕新,是让老一辈人在这里找到记忆的归属,同时让年轻人在这里发现潮流的趣味。它不再只是一个怀旧的符号,而是一个“活的、有趣的、值得信赖的” 当代生活品牌。
“广州作为美食之都和千年商都,其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尤为璀璨。期待在政策的东风下,能涌现出更多如陶陶居、广州酒家一般成功焕新案例,让‘食在广州’的名片因老字号的复兴而更加闪亮。”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