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优化碱性电池业务,积极探寻第二增长曲线”——近年来,安孚科技聚焦电池主业,业务规模不断攀升。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8亿元、5.66亿元和1.07亿元,同比增长4.98%、9.14%和14.38%。
近日,安孚科技举办投资者开放日活动,来自国泰海通、华夏基金、中欧基金等近70位机构投资者走进位于福建省南平市的南孚电池生产基地,参观南孚高速生产线及电池研发中心。安孚科技董事长夏茂青、董事会秘书任顺英、副总经理王晓飞等向投资者介绍上市公司最新进展及南孚电池的业务发展规划。
专注主业
连续32年碱性电池销量全国第一
“南孚聚能环,一节更比六节强。”凭借着在央视黄金时段反复播放的广告语及在同品类中突出的产品性能,“南孚”“聚能环”似乎已成为中国电池品类的代名词。
60年前,南孚电池的前身福州电池厂搬迁到本次投资者开放日的举办地福建南平。1988年,由原福建省外经贸委批准,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其后的30多年间,这家环抱于山峦之间、位于闽江江畔的电池制造厂,逐步成长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南孚牌”碱锰电池产品在碱性电池领域已连续32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
“品类小,做得好。”王晓飞介绍,南孚电池始终深耕于国内碱性电池领域,将“小物件”做到极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25《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南孚电池位列第365名,品牌价值达263.86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129.84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至2024年,安孚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33.83亿元、43.18亿元和46.38亿元;净利润达到5.12亿元、7.1亿元和8.07亿元。其中,其电池主营业务占比接近百分之百。
当前,南孚电池的主要品类包括碱性电池、燃气灶电池、锂离子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和碳性电池等。每个产品在细分市场上都获得了成功:碱性电池在国内的市占率约为86%左右;“丰蓝1号”燃气灶电池与方太、老板等品牌合作,解决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耐用性问题;“传应”锂可充及纽扣电池、“益圆”绿色环保碳性电池均在近几年的市场开拓中取得显著成绩。
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先进制造快速发展。在南孚电池高速生产线厂区内,一节节碱性电池被整齐排列、高速运转。据介绍,这条产线近年来历经多次升级,作为单一电子制造车间年产电池超40亿只,当前处于满产状态。
凭借着在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快速发展,南孚电池的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从每分钟生产600节提升到770节。同时,公司也在探索海外投资建厂的机会,形成一套 “品牌出海 +产能出海”的创新合作模式。
“今年上半年,南孚电池的海外业务逆势增长,欧美等国际市场持续放量,出口量同比增长60%左右,对经营业绩起到了很好的支撑。”王晓飞说。
总结南孚电池的成功故事,王晓飞认为有三点经验可供分享:一是基于先进制造的供应链管理,南孚具备从原材料、设备开发到制造、销售的垂直供应链整合和成本控制能力;二是建立在2300多个经销商和超300万个零售网点的深度分销体系;三是聚焦一次电池全域销售,南孚始终坚持做到冠军品类的深度品牌价值传播。
“国内家庭一次电池用电器保有量平均为9.4个,美国则达到19.3个。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消费产品、个人护理产品使用门类不断丰富,家庭物联网生态逐步建立,国内的家用电器和电池消费还存在很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王晓飞说。
资本赋能
11.52亿元再“加码”
回溯安孚科技入主南孚电池的历程,二者的结缘离不开资本赋能。
2021年,受制于电商等新消费模式的冲击,安孚科技(原安德利百货)传统百货业务持续萎缩,彼时的南孚电池原控股股东因债务压力正在寻求战略退出。安孚科技实际控制人袁永刚夫妇找准时机,通过对南孚电池控股股东亚锦科技的股权收购,获得了南孚电池控制权并置出原本亏损的百货业务。
这场“蛇吞象”式的资本运作通过设立特殊目的载体安孚能源,以“现金+表决权委托+定增募资”的模式分步杠杆式收购,突破上市公司自身净资产不足的瓶颈,最终撬动估值超百亿元的优质资产。股权穿透显示,安孚科技持有南孚电池的权益比例为26.09%。
2024年3月,安孚科技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收购安孚能源少数股权。
今年7月11日,这场历时近一年半的并购重组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最新注册稿显示,安孚科技拟以11.52亿元的价格购买安孚能源31.00%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安孚科技持有安孚能源的股权占比将由62.25%上升至93.26%。此外,如成功完成对亚锦科技5%股权的要约收购,安孚科技持有的南孚电池权益比例将提升至42.92%。
任顺英介绍,本次资产重组签订了业绩对赌条款及三年锁定期承诺。相关交易对方承诺南孚电池在三年期间实现的净利润则分别不低于9.14亿元、9.5亿元和9.82亿元。
“南孚是一个现金流稳定且增长潜力强的项目。”任顺英说。凭借“款到发货”的订单模式,南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较快的存货周转比率。2022年至2024年,安孚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09亿元、8.65亿元和9.35亿元,存货周转率也逐年提升。
针对安孚科技未来发展规划,夏茂青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袁永刚夫妇拥有安孚科技、东山精密和蓝盾光电三家上市公司,实力雄厚。利用控股股东资源优势,公司未来不排除在算力、芯片、半导体等领域收购发展潜力大、有高技术壁垒的硬科技资产。
“聚焦主业,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二增长曲线。‘两条腿走路’的创新模式让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市值和规模信心倍增。”夏茂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