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牛人计划#
$中国核电(SH601985)$ $中核科技(SZ000777)$ $中国广核(SZ003816)$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是“司马茶馆”出品的第111篇文章。说起能源,大伙可能先想到煤电、风电、光伏,其实核电这位“猛将”早就默默发力了。司马今天就带大伙聊聊核电,看看它到底有啥本事,未来能撑起多大场面。

一、核电的实力藏不住了
1.发电量占比虽低,潜力巨大
2023年全国核电发电量占比4.6%,看着不算高,比火电(66.3%)、水电(13.6%)差不少,但它的后劲足得很。有预测说,2040年后非化石能源占比会过半,到2060年化石能源基本退出,核电肯定是主力之一。就拿2025年来说,咱们一次核准了10台核电机组,这速度说明核电要进入高速发展期了。
2.环保、经济、高效样样行
环保能打:核电发一度电,等效二氧化碳排放量才12克,在主要发电方式里排最低。对比一下,煤电是820克,气电490克,就连光伏都有48克,风电11克,核电跟风电几乎不相上下,这清洁程度够厉害吧?
成本划算:一年能运行超7000小时,发电成本只有光伏发电的1/4.7,风电的1/2.1。稳定发电时间长,成本自然降下来了。
能量密度高:1000克铀发的电,相当于3000倍的标准煤,2000倍的矿物油。这么小的体积能爆发出这么大能量,难怪被称作“能源金矿”。
二、想进核电圈?没那么容易
核电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门槛高得很,主要有四道“关卡”:
行政关:得政府核准,拿到许可证才行,监管严得很,毕竟安全第一。
技术关:涉及的学科多如牛毛,从核反应到设备制造,每一步都得成熟可靠,还得符合各种核安全法规,半点马虎不得。
人才关: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核心骨干培训周期特别长,需求量又大,不是随便招几个人就能搞定的。
资金关:典型的“烧钱”行业,建设周期长,投入大,福岛核事故后,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投资又加了不少,没雄厚家底根本扛不住。
正因为这些高壁垒,目前国内有核电运营资质的企业也就4家:中核集团、中国广核、国家电投、中国华能,主要是中核和广核形成双寡头格局,这行想新进来分蛋糕,难!
三、两大巨头的较量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广核控股的在运装机容量占比43%,中国核电占40.8%,差不多旗鼓相当。在建和待建的装机容量里,中国核电占39.5%,中国广核占32.2%,中国核电稍微领先一点。咱们再从业绩看看:
1.成长性
中国核电2019到2023年,营收从472.6亿涨到749.6亿,涨了58.6%;净利润更猛,从47.6亿涨到106.2亿,翻了一倍多,涨了123%。
中国广核同期营收从608.8亿涨到825.5亿,涨了35.6%;净利润从96.7亿涨到107.3亿,只涨了10%。这么一看,中国核电的成长速度明显更快。
2.盈利能力
毛利率方面,中国核电常年保持在40%以上,中国广核在35%以上,中国核电略胜一筹。
净利率上,中国核电从2019年的18.2%升到2023年的25.9%,一路往上走;中国广核从24.29%降到2022年的18.4%,2023年才企稳到20.65%。
净资产收益率(ROE),中国核电稳定在10%-12%,中国广核从2019年的12.36%降到2023年的9.8%。
整体看,中国核电在赚钱能力上更有优势。
四、核电的未来有多广?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清洁能源肯定越来越受重视。核电虽然现在占比不高,但它稳定、高效、环保的特点,刚好能弥补风电、光伏“看天吃饭”的缺点。比如晚上没太阳、没风的时候,核电就能稳定供电,是能源系统里的“稳定器”。
而且咱们的核电技术越来越成熟,“华龙一号”等自主三代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不光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走出去”帮其他国家建核电站,这可是一块大市场。未来几十年,随着老旧机组更新换代,新机组不断投产,核电的发电量占比肯定会越来越高。
在司马看来,核电就像一位低调的实力派,平时不声不响,却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候能扛起大任。它的高壁垒保证了行业的稳定性,两大巨头的良性竞争又能推动技术进步。司马好友们,你们觉得核电未来能成为能源界的“顶流”吗?评论区聊聊。
#炒股日记#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基本面分析# #“核能+AI"助力中国核电装机量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