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海南自贸港已然成为各类经营主体争相扎根、蓬勃生长的热土。多家海南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将通过加大人才引进、推进智能化转型等举措加速布局,力争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浪潮中占据先机。
“我们将积极利用封关运作带来的历史机遇,立足海南,面向全球,推动国际项目合作与投资,加强技术与经验交流,做大做强海南区域内的核心业务,持续推进全球化资源布局。”海南矿业董事长刘明东向记者表示。
化政策优势为发展先机
“我们十分看好海南自贸港的发展,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金盘科技将迎来诸多机遇。”金盘科技董事李辉表示,海南自贸港利好政策体现在税收优惠、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金盘科技是海南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深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李辉表示,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对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智能制造输变电等领域顶尖人才的引进力度,强化研发团队实力。
不仅是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双15%”优惠政策,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及游艇、原辅料等多项“零关税”政策及“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落地,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赋能和支撑。
凯撒旅业董事长迟永杰表示,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有助于公司旗下食品板块深耕全球食品供应链,通过战略性开展“两头在外”业务,显著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同时,公司依托“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布局高端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海南产”食品以更具成本优势的价格进入内地市场。
海南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自贸港启动封关后将进一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持续吸引国内外总部企业入驻,对公司机场境内外航空客货运业务、免税业务、持有型物业及酒店业务形成积极促进作用。公司未来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新开、加密更多国际航班,切实搭起境内外旅客往来自贸港的便捷“空中桥梁”。
加快融入更大市场
海南自贸港连接14亿人口超大规模的中国内地市场和近7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有利于推动全球要素资源的跨境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企业希望以海南自贸港为支点,出海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赛赛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制定了“全球采”“全球卖”策略,在全世界寻找优质原材料。“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将更加顺畅,我们可以更灵活地开拓国际市场。”
近年来,海南矿业加快全球化布局,将核心业务从铁矿石逐步拓展至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产业,目前公司营收中超过45%来自海外市场。“海南自贸港年底启动封关运作,对于公司发展是重大利好。相关的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可以在项目审批、资金出境、人员出入境等多方面为公司的跨境并购提供便利。”刘明东说。
李辉告诉记者,金盘科技将在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等领域,探索“自贸港研发+全球制造”的新型产业模式,巩固公司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