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孟培嘉)苏垦农发8月20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8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3亿元。苏垦农发表示,公司将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聚焦“一核双擎”核心路径,精耕主业,创新赋能,切实履行粮食安全职责,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苏垦农发同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拟进行中期分红,分红金额为8268万元(含税),占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为38.78%。
各环节业务稳中有进
半年报信息显示,苏垦农发主营业务为通过自主经营种植基地,从事稻麦等作物原粮(含商品粮和种子原粮)的种植,产出的农产品部分直接以原粮的形式销售,部分则进一步加工成种子、大米、麦芽等进行销售。借此形成的品牌、渠道优势基础上,苏垦农发开展稻麦原粮和食用油贸易。同时,公司以自营种植需求为支撑,形成规模化农资采购优势,经营以农资贸易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报告期内,苏垦农发全产业链经营情况保持稳健状态。农业生产方面,公司夏粮产量好于预期。面对极端气候不利影响,公司夏粮总产达13.51亿斤,其中自有基地小麦亩产1163斤,创历史第三高产年;油菜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755.36斤,创全国冬油菜高产纪录。
一体化全农服务推进方面,自2024年启动一体化扩量工作以来,苏垦农发在江苏省内累计建有16个县域全农服务中心,向种植大户提供“种子、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回收”全流程闭环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精准有序开展粮食回购工作,小麦季一体化全农服务覆盖面积超60万亩,小麦收购量超22万吨。
同时,苏垦农发旗下龙头企业在报告期内持续开拓业务,发挥引领作用。例如,大华种业持续加快科技创新,强化生物育种技术应用,上半年新增4大区域性试验基地,形成覆盖黄淮麦区与长江流域的“4+4”战略布局;苏垦米业推进多款产品研发与转化,推动营销改革,新设5大销售中心;苏垦农服通过优化采购供应、压降采购成本,连续5年入选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春耕保供重点农资企业”;苏垦麦芽坚持走高端转型发展之路,深入开展国产麦芽高端化运用技术、特种麦芽及小麦芽技术研究,积极拓展精酿及威士忌市场。
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
苏垦农发提出打造“一核引领、双擎驱动”现代农业航母的战略目标,其中“一核引领”即以现代农业核心产业为引领,“双擎驱动”即打造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双引擎”。围绕这一目标,公司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从产业链协同来看,苏垦农发基本建立纵向一体化管控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对种植布局、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的一体化运作,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实现工作协同上的节本增效。通过下属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经营,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市场”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耕地及耕种资源方面,苏垦农发通过一系列协议安排获得了优质耕地资源,土地规模连片、农作物品种布局统一,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与此同时,公司农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齐全,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技术能力较强,农业产出率较高。
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方面,苏垦农发率先在国内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条田环境、稻麦种植、粮油加工、农资投入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控,提升公司产品品质管理的规范标准,全面升级公司全产业链品质管理和食品安全的宽度、深度与精度。
科技研发方面,公司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学、研、推”为一体,在充分发挥公司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优势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成果、新体系的科学研究及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持续提升公司现代农业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