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杭州8月29日电(记者吕昂)浙商银行发布2025年中报显示,该行总资产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6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2.48亿元,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6.67亿元;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0.02个百分点。
在29日举行的浙商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浙商银行管理层表示,该行将坚持将风险防控、合规管理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强化客户服务能力,紧扣为客户创造价值核心要义,持续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坚持提升经营管理效能,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继续打好“营收保卫战”的同时全面加强内部管理;抢抓数字化转型新机遇,全面提升AI素养。
2025年上半年,浙商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适度有序扩表:从“资产端发力”调整为“负债端发力”,资产结构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内生式发展。
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63%。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9%,主要得益于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该行资产端结构已在调整改善,“低风险均收益”转型成效初显,推动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相较上年末,在资产总额增长0.63%的基础上,该行客户数增长约10%,表明“小额分散”资产的授信理念得到有效执行,并推动不良贷款率进一步降低至1.36%。
从负债端看,浙商银行质量提升与成本管控并重,负债稳定性得以增强。报告期内,该行负债总额达3.1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62%。其中,吸收存款实现“量增价降”,规模跃上2.07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末增长7.47%。
下半年,浙商银行如何打好基础、补齐短板,实现业绩持续企稳向好?据介绍,近年来该行迭代升级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特别是通过场景化服务、数字化赋能,在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方面取得突破。
以供应链金融为例,通过不断推进客群建设、场景深耕、数智转型,此类业务正进一步成为该行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强化风险把控的重要手段。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已在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累计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超8.5万家,其中“五篇大文章”客群占比近90%。同时,供应链金融业务不良率仅为0.17%,长期保持较低水平。
在科技金融方面,该行新批公司授信客户超30%为科技型企业。从跨境金融看,上半年该行服务外向型企业客户超2万户,同比增长9%,提供对客外汇交易服务960亿美元,其中“浙银全球交易宝”交易量达287亿美元。同时,该行持续升级数字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大数据驱动升级数字投研、“浙银数字普惠”等品牌,报告期内新增120余个业务风险模型,全面覆盖各业务条线。
业界分析认为,半年报业绩背后,是浙商银行在面对今年以来行业“低增长、低需求、低息差”周期性挑战时,摒弃规模速度情结,把行稳致远作为经营管理的首要出发点,延续既定战略、夯实竞争优势,为长期可持续发展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