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22日电(胡晨曦)A股三大指数7月22日全天震荡走高,三大指数均创出年内新高。截至收盘,沪指报3581.86点,涨幅0.62%,成交8406亿元;深证成指报11099.83点,涨幅0.84%,成交10525亿元;创业板指报2310.86点,涨幅0.61%,成交4813亿元。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8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931亿。
行业板块涨多跌少,工程机械、煤炭行业、水泥建材、钢铁行业、工程咨询服务、工程建设、能源金属、贵金属板块涨幅居前,包装材料、游戏、银行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全市场超2500只个股上涨,连续第二日超100只个股涨停。超级水电概念股持续爆发,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交建等多股涨停;煤炭板块午后大涨,潞安环能、晋控煤业、山煤国际等涨停。下跌方面,算力方向展开调整,优刻得等跌超5%。
A股资金面再迎利好
从资金面来看,再迎重磅利好。
据报道,下一步,人社部将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改革。协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个人养老金政策措施。做好养老金调整工作,及时足额发放社保待遇。持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优化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系统,指导地方利用系统常态化开展数据筛查。持续推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研究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纵观过去一年,中长期资金入市脚步不停,A股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
中央金融办、证监会于2024年9月26日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中央金融办等6部门于2025年1月22日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及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财政部于7月11日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要求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工作起参照执行。业内人士表示,《通知》出台后,A股市场有望迎来一系列积极的变化。未来两至三年内,险资在A股的配置比例有望从当前约11%稳步上升至15%甚至更高;三至五年内,险资对A股的年均净增配规模可达3000亿至5000亿元,配置结构也将由“防御型”为主,逐步拓展至“攻守兼备”。
对于A股持续走强,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近期宏观基本面没有明显催化,A股市场明显走强,需要重视从资金面视角理解市场,并总结出A股资金面正在发生的五大重要变化:变化一:货币秩序重构引发资产变局,人民币资产相对受益;变化二:A股投资者结构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阶段性提升;变化三: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叠加“资产荒”,股市的相对吸引力提升;变化四:A股资金面筹码结构改善,赚钱效应提升,资金面开始进入正向循环;变化五:较多机构投资者的A股仓位处于历史低位,可能成为潜在多头。
展望后市多家机构持乐观态度外资关注度持续提升
从投资者情绪来看,市场的风险偏好也明显提升。
昨天(7月21日),A股融资余额大增超150亿元,增量创3月6日以来新高。截至7月21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596.0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4.17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9388.7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8.24亿元;北交所融资余额报60.8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8亿元;A股合计融资余额19045.6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3.98亿元。
近期A股偏强运行,且哑铃型风格向大盘成长切换的迹象初现。华泰证券分析有三点原因:第一,多数“反内卷”行业估值筹码双低,涨价驱动补涨,有助于维持市场热度。中期,“反内卷”夯实ROE筑底回升预期,有利于投资者看长做短。第二,中报预告验证重点行业景气线索,支持风格短期切换,持续性待观察。第三,6月金融数据偏强,改善A股中期盈利预期。展望后市,高位拉锯,局部活跃或是基准情形。
展望后市,中信建投表示,近期市场热议“高切低”,当前A股市场结构性分化加深,宏观结构分化,加之海外边际压力仍存,或将支撑分化结构持续,因此预期“高切低”难以破局,新赛道仍为胜负手。此外,半年报预告亦呈现结构分化态势,新赛道多预喜与传统赛道疲软形成对比。行情方面,指数震荡上行趋势未改,新赛道释放较强资金承接力,助推行情“上台阶”,若有短期调整,则是布局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外资机构近期密集发布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富达国际、景顺、瑞银等知名机构的研判一致显示,全球资金配置格局正在重新洗牌。当前中国股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从投资方向来看,科技板块成为外资机构关注的焦点,消费板块同样备受青睐。
具体来看,景顺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Martin Franc表示:“市场逐渐形成共识,中国蕴藏着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尤其是围绕中国不断发展的科技生态系统的相关机会。”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指出,综合来看,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企业盈利,中国市场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下半年A股的表现保持期待。”
当下,外资持股比例仍不高,这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配置空间。随着盈利拐点早期迹象的出现,国际投资者兴趣升温可能成为推动市场进一步上涨的催化剂。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成本管控,通过派息和回购提升股东回报的做法也增强了投资吸引力。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ETF互联互通机制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渠道。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投资便利性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