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路过郑州市南四环的金马凯旋家居广场时,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整个家居片区中,其中面积高达近30万平方米的区域,已经被金马凯旋二手车交易中心取而代之。
占地2700亩、建筑面积380万m²的郑州金马凯旋家居广场,曾是郑州面积最大的家居建材集中地之一,也曾是郑州市指定的177个外迁专业市场承接地之一。
同样盯上二手车的,还有曾打造华丰灯饰界的河南华丰集团,开业于2010年的华丰灯饰,曾是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灯饰建材批发商场之一。今年6月底,该公司宣布,将在郑州启动华丰二手车交易中心项目。
曾被誉为“中国最大家居卖场”的红星美凯龙,更是早在2024年9月便对外宣布,将与建发汽车联手,把汽车展厅搬进商场,售卖二手车等汽车相关产品、服务。
这些曾经的家居卖场,如今为何纷纷转型?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自身的主营业务不振,或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被业内称为“包租公”的家居卖场们,通过不断圈地、引流、出租等,有着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如今,伴随着行业增长见顶,过往的好日子也渐行渐远。
一份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立项、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全年累计销售额为14908.26亿元,同比下跌3.85%,数据的背后,是整个家居行业正在面临的业绩承压。
以红星美凯龙(下称“美凯龙”,601828.SH)为例,其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6.15亿元,同比下降23.49%;归母净利润为-5.13亿元,同比下降38.2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8亿元,同比下降83.19%。这已经是美凯龙多次被曝出营收、利润双下跌了。其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当年主营收入78.21亿元,同比下降32.08%;归母净利润-29.83亿元,同比下降34.61%;扣非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36.77%。美凯龙将公司业绩波动的原因之一,归结为“受相关产业发展波动影响,商场和商户的经营情况均受到影响,商场的出租率和租金出现阶段性下滑。”
同为家居零售行业巨头的居然智家(000785.SZ),业绩亦不容乐观。该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29.66亿元,同比下降4.04%,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降40.83%至7.69亿元,这已是该公司净利润连续四年下滑。
业绩承压之下,曾经的家居卖场们不得不开始转型。那么,为什么二手车会成为其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金马凯旋董事长肖凯旋说,在确定转型方向之前,自己曾先后带着团队多次赴欧美、日本等地考察,在美国,他发现距离纽约1个多小时的郊外,有一个大体量、高品质的二手交易市场,满足周边众多城市民众的二手车买卖需求;在日本,也有一个成熟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吸引着周边区域的人去购买。
“在我国,(我认为)缺乏一个以高起点、高品质、高水平为特点的超大型二手车集散中心。”肖凯旋说,“让二手车进超大型商场,让人们像逛商场一样逛二手车市场,一改过去对二手车市场露天摆放、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印象。”
华丰集团旗下二手车交易中心一位负责人也表示,正在建设的二手车市场,未来同样不是一个传统零散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而是通过“全产业链布局+规模化运营”构建竞争力,集高、中、低端二手车展销、汽车整备、维保洗美、直播拍卖等业态于一体,志在成为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的二手车批发枢纽。
有着20多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的黄建华则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与家居建材行业多年低迷不同,国内二手车行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可能是吸引对方次第入场的重要原因。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肖政三曾在今年6月份的一次论坛上说,2024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1961万辆,同比增长6.52%,累计交易额达1.2万亿人民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
黄建华也说,在经过多年的连续增长后,目前,中国的二手车年交易量已接近20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二手车市场。
红星美凯龙一位负责人也说,他们一个位于重庆的卖场,在引入二手车产业后,不仅其中一家二手车企业很快发展成为年销售车辆上千台、销售收入达4亿元的二手车商,而且因二手车看车人群带来的客流也很快攀升。这位负责人说,按照月销售100台二手车、成交转化率30%计算,意味着仅其中一家二手车商,每月就能至少为卖场带来300多组客户。
不过,在黄建华看来,虽然近年来二手车确实在蓬勃发展,但围绕二手车存在的一些痼疾也一直困扰着二手车的发展。其中之一是,车况信息不透明,调表车、事故车、泡水车等乱象,以及因此衍生出的汽车质量没有保障、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让一些二手车买家深受其害;另一个是,虽然二手车从业者众多,但平均到每家车商,年均销售却不足30台,整个行业,呈现出规模小、营业额低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又打击着从业者的积极性。
黄建华说,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算二手车卖场建得再大,还是会让人顾虑,不敢去买(二手车),最终影响卖场的业绩。
对此,黄建华建议,一方面是尽快从法律法规层面完善二手车的市场诚信问题,并对其中的市场欺诈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是尽可能地推行“每车必检”,通过构建全透明交易链,从源头上杜绝事故车、泡水车、调表车等问题车辆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