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是老工业基地,因重庆钢铁厂而设区,这里形成的“十年钢城”,曾经是重庆这座重工业城市的代表。然而,自2011年重钢生产主流程全部迁离大渡口,大渡口区开启了涅槃重生的艰难突围。
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来到重庆市大渡口区。行走在这片曾以钢铁而兴的土地上,昔日烟囱林立、钢流奔涌的景象不再,代之以绿色产业崛起,新材料与环保技术的硬核突围,大渡口区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绿色蝶变。
转型阵痛
重庆钢铁前身为1890年张之洞创立的汉阳铁厂。1938年,在抗日战争最危急关头,汉阳铁厂西迁重庆,重钢成为抵御强敌最大的后方钢铁基地。1949年以后,重庆钢铁又创造多个第一,历经三线建设,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军工钢、品种钢研制、生产基地。
大渡口因义渡而得名,1965年,为服务重庆钢铁厂,在这里设立了大渡口区。这里曾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承载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大渡口也成为重庆工业的代表,高峰时期,大渡口区工业企业近1300户、工业总产值达350亿元,税收占重庆市比重近6%。
不过,在新的环保要求、钢铁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因素下,重庆钢铁从大渡口区搬迁至重庆市长寿区。重钢的搬迁对依赖重钢的大渡口带来了冲击。
大渡口区官方的资料显示,2011年重钢完成环保搬迁,该区经济总量下降三分之一、工业总产值下降三分之二,配套产业及税收大幅下降。除了直接影响,大渡口还面临更长远的难题——重钢搬迁之后如何避免产业空心化?
阵痛之后,大渡口启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疗伤”工程。大渡口提出,积极支持重钢环保搬迁,以建桥工业园为载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渡口将建桥工业园作为主要载体,以产业再造为核心,目标“再造一个重钢”。
这并非简单地填补重钢留下的空白。大渡口区行政区划面积小,重复搞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没有前景,因此其产业再造更是一场产业结构的升级。大渡口确立以环保、新材料等产业为突破,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其中,建桥工业园初步形成了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制造业产业,以中元汇吉为代表的智慧医疗装备产业,以三峰环境、国际复合为代表的低碳环保产业,以虬龙科技为代表的高端摩托车产业,以重庆小面产业园为代表的食农产业。
经过10年突围,2021年,大渡口区工业总产值超越重钢搬迁前的历史峰值。如今,大渡口区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5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大渡口区GDP增速6.2%、全市第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0%,工业投资增速28.3%,社零总额增速8.0%、全市第2。
近年来,大渡口区积极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高端制造、智慧医疗、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新材料、汽摩配套“两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型企业785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10个、国家级11个,R&D、综合创新指数全市领先。
绿色产业崛起
最近,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际复材”)披露,在5G通信、AI服务器等高频高速场景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低介电玻璃纤维(LDK)技术实现关键突破。
其低介电玻璃纤维(膨胀系数约3ppm/)等材料能精准满足5G基站天线、高速电路板及AI服务器的高频性能与尺寸稳定性需求。目前,公司低介电玻纤已批量应用于5G高端通信设备,并加速在6G、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布局,为“中国芯”崛起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国际复材总部就在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其已经成为玻璃纤维产业的领导者。走进其智能化生产车间,一卷卷洁白如丝的玻璃纤维被打包发往客户。在新能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下,这一新材料产业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国际复材副总经理刘伟廷介绍,公司的玻纤产品应用广泛,其中就包括风力发电叶片、节能门窗等多个绿色领域。公司的风电实验室不仅研发出可满足百米级大型叶片的轻量化设计需求的玻纤材料,还突破了全球叶片回收利用技术难题,为推动风机叶片材料循环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如果说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代表了新材料领域的绿色创新,那么三峰环境集团则是大渡口环保产业当之无愧的“旗舰”。在三峰环境位于大渡口的装备制造基地,焚烧炉排和锅炉正在紧张组装。
“这两套垃圾焚烧炉排即将发往泰国。”三峰环境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卢钟妮告诉记者。作为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先行者,三峰环境的技术与装备不仅服务全国,更远销全球,先后签署印度、埃塞俄比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焚烧炉装备供货合同。
其焚烧炉总装基地于2008年建成,总投资约1.1亿元,主要用于焚烧炉全套设备的生产组装和动态调试。该基地成功投产后,三峰环境集团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垃圾焚烧行业核心装备国产化,大幅降低设备成本,打破国外垄断。
不仅如此,三峰环境的英克耐尔制造中心于2018年建成,该制造中心核心产品为锅炉膜式壁堆焊,可有效应对电厂锅炉在面对含氯、硫等高温、酸性气体(烟气温度850以上)时面临的腐蚀难题,将锅炉使用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已广泛应用于中温次高压(450,6.4MPa 以上)及更高参数的锅炉。
不仅如此,截至2024年底,三峰环境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投资垃圾发电项目57个,设计垃圾处理能力超6.1万吨/日。技术及装备已应用于国内外260个垃圾焚烧项目、419条焚烧线,设计垃圾处理能力合计超过23万吨/日。
其实,三峰环境正是脱胎于重钢集团,是其子公司,在几经股权调整后隶属于重庆水务集团。现在三峰环境扎根大渡口,持续深耕固废处理、水环境治理等环保领域,构建起强大的环保产业集群。大渡口区顺势而为,着力培育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智能化等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变轻变绿。
重钢的转身、国际复材的深耕、三峰环境的崛起,大渡口区走出了一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告别旧动能、以创新开拓的勇气拥抱新经济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