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收快递、打网约车时,你是否担心自己的手机号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这样的担心以后可以少一些了。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划700号段作为专用码号资源,并明确由应用平台提供方、基础平台提供方和业务使用方三方协同推进业务落地。
记者从上海电信等基础电信企业处了解到,此项工作已由工信部统一部署到集团总部,待集团布置到省区市分公司,他们将对照《通知》要求一一落实。
采用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号码、95号码等开展号码保护服务有弊端
700号码作为工信部规划给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专用号段,和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号码等格式明显不同。用户在拨打或接听电话的时候,看到15位长的“700XXXXXXXXXXXX”号码,就可以认定本次通信使用了号码保护服务,对方看不到用户的实际号码。
近年来,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网约车等互联网平台服务被广大用户普遍使用,在这些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场景中,用户手机号码被广泛应用在仓储、物流及售后等环节。
为减少用户手机号码在各服务环节泄露风险,前期,各互联网平台企业普遍使用号码保护服务业务,即为用户分配临时号码(通常称为“中间号”或“隐私号”)代替真实号码,与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服务人员通信的一种业务。
比如,在网约车服务中,司机和乘客可通过打车平台临时分配的“中间号”进行通信,相互隐藏双方的电话号码;在网络购物中,购物平台临时生成一个“中间号”,隐藏订单收件人的实际号码,商家发货和快递派送时均可通过该“中间号”联系到收件人;在外卖服务中,外卖平台临时生成一个“中间号”,对商家和骑手隐藏消费者电话号码……
然而,这些做法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企业使用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号码、95号码等开展号码保护服务时,由于号码格式并不统一,给用户带来了较多的困扰。二是业务涉及主体较多,无统一的技术实现标准及服务规范要求,运营各方责任不够清晰,业务流程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给服务稳定性带来一定挑战。三是存在部分“散乱差”企业为逃避监管,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批量使用手机号作为“中间号”拨打商业营销电话,甚至存在用于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风险。
基础电信企业3个月内完成700号段开通准备
《通知》要求,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由应用平台提供方、基础平台提供方和业务使用方三者协同开展。
作为业务核心,应用平台提供方负责根据业务使用方需求生成临时“中间号”(隐私号),并管理真实手机号与中间号的绑定关系。例如,用户下单后,平台会分配一个15位长的700号段号码替代真实手机号,商家、骑手或司机通过该号码联系用户,通话结束后绑定关系自动解除。
根据试点要求,应用平台需满足多项资质: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具备码号资源管理、实名制、反诈防控等技术能力,且未被列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同时,企业需按场景独立分配码号资源,严禁混用或转租转售,并建立业务使用方信用档案,对违规行为实时共享。
基础平台提供方由持有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许可的基础电信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担任,负责建设号码保护服务基础平台,完成信令路由、互联互通、号码变换、通信鉴权等核心功能。例如,当骑手拨打700号段中间号时,基础平台需将呼叫转接至用户真实手机号,并全程留存话单、通信记录等数据,确保可追溯性。
试点要求基础平台提供方在3个月内完成700号段开通准备,并在过渡期内协助应用平台完成存量业务迁移。
业务使用方主要指委托应用平台提供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如电商平台、外卖企业、网约车公司等。它们需直接与应用平台签订合同,明确应用场景、技术方案、反诈措施等条款,严禁通过非授权渠道获取服务。
《通知》设置了三个月试点准备阶段、三个月试点过渡阶段、两年正式试点阶段。试点过渡阶段结束后,将全部使用700专用号码开展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期间,企业需配合工信部进行业务核查溯源,对落实不力或涉诈等行为,将依法暂停或撤销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