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与市场竞争压力,公司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国家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主线,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新增订单规模突破千亿,核聚变、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兴领域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营收、利润双增长,核心经营指标进一步优化
2025年上半年,上海电气经营业绩呈现“稳增长、强韧性”的特点,核心盈利指标均实现同比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3.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营收规模稳步扩张,公司主业经营发展稳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8.21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增长与营收增速基本匹配,盈利能力保持较强稳定性。
从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等关键项目来看,上海电气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中报显示,货币资金378.73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53.04亿元,流动性储备充足,为业务拓展与短期偿债提供保障。
2025年上半年“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板块协同发力,收入结构与订单结构进一步优化。
能源装备业务实现营收301.16亿元,同比增长22.2%;工业装备业务实现营收185.9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集成服务业务实现营收82.60亿元,同比增长3.8%。
此外,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上半年对外交易收入中,其他国家和地区收入86.96亿元,同比增长11.7%;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州的扎法拉巴德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项目如期完工,马来西亚沙捞越SIMILAJAU - BUNUT 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提升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
新增订单超千亿,为公司后期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上半年,公司新增订单总额达到1098.1亿元,订单结构凸显“高质量发展”导向。能源装备金额达人民币600.4亿元,工业装备228.2亿元;集成服务金额269.5亿元。其中,新能源订单实现较高增速,绿色能源转型成效显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研发支出25.46亿元,同比增长9.4%,占营业总收入比重4.7%,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强度稳居行业前列,彰显了其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领先优势。
核能、具身智能新质生产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在多领域展现出强劲引领力,始终站在行业发展前沿。
在核电设备领域,公司已形成从核岛设备到常规岛设备以及大型铸锻件、核级风机、配套电机、备品备件等完整的核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技术路线涵盖二代及二代加、三代压水堆、四代核电技术以及核聚变大科学装置。
公司深度参与可控核聚变项目,已承接的多个项目属于国内外首台、重大类工程。今年,公司成功交付全球首台ITER项目磁体冷态测试杜瓦,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核聚变装置精密制造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后续还将交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RAFT项目、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BEST项目等多个主机系统核心部件。此外,公司参与联合申报的“EAST大科学装置千秒级稳态高参数等离子体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进步奖特等奖。上海电气已发展成为国内核聚变主机系统核心装备供货业绩最全面的装备制造企业之一。
在工业装备领域,公司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推行“自主研发 + 生态合作”双轮驱动模式,先后发布双臂机器人“灵柯”及人形机器人“溯元”,初步构建起涵盖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产业链。依托参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顺势推动商业化落地,并且已在核电工业场景中率先开展人形机器人应用测试。
上月,子公司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德昌电机有限公司合资创立动界智控(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双方股东在精密制造与电机研发领域数十年的深厚积淀,推出了人形机器人旋转关节、直线关节及灵巧手指关节,将为新一代机器人赋予精准、流畅、静音、智能的运动表现。此外,上海电气通过“AI+精密制造”的跨界融合,正重新定义零件的可靠性标准,助力相关产业实现技术飞跃。上海电气已在减速器轴承、高精度传动部件等精密核心部件技术实现创新性突破,为机器人关节提供“钢筋铁骨”级支撑。
在固态电池设备方面,子公司赢合科技的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湿法搅拌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及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已交付国内多家头部电池企业,标志着赢合科技固态电池前段生产全流程装备已全部通过实际项目检验,实现“技术研发—产业化交付—场景应用”的闭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