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绩亏损揭示基本面巨大挑战
际华集团2024年财报数据堪称触目惊心:
营收与利润双杀:全年营收98.86亿元,同比下滑14.5%;归母净利润巨亏42.28亿元,同比暴跌2418.9%,创下历史最差纪录。
资产质量恶化:毛利率从2023年的14%骤降至6.88%,净利率更是跌至-43.14%,盈利能力艰难。
现金流:经营现金流净额仅1.16亿元,同比下滑89.7%,第四季度单季经营活动现金流为-6.84亿元。
这场亏损风暴的根源在于历史包袱的集中爆发:地产子公司减值、贸易业务诉讼损失(2024年确认5900万营业外支出)、以及军需订单延迟的三重打击。
二、军需主业的困局与转型困顿
作为承担50%军需品供应的龙头,际华的核心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
军品收入萎缩:军需品收入38.67亿元,同比下滑30%,主要因军方招投标推迟及技术标准升级导致订单流失。
民品增长难补缺口:尽管民品收入57.69亿元(占比58.35%),但同比增长仅3%,难以抵消军品下滑影响。
转型阵痛明显:高强尼龙、玄武岩纤维等新材料研发尚未形成规模产能,而应急装备等新领域仍需巨额投入。
更值得警惕的是应收账款激增——2024年三季度应收账款同比暴涨30.06%,占流动资产比例超40%,回款能力持续恶化。当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利润比高达1767.32% 时,其业绩含金量已大打折扣。
三、股价背离基本面的炒作逻辑
尽管基本面持续恶化,际华集团股价却出现阶段性反弹,背后是三重非理性预期驱动:
“资产剥离后轻装上阵”故事:市场炒作地产减值出清后的业绩反转预期;
军工概念溢价:作为“”概念股,地缘政治紧张时易受游资追捧;
低市净率陷阱:2025年一季度市净率(LF)仅0.9倍,吸引博傻资金涌入。
然而这些逻辑存在致命缺陷:
军品订单复苏缓慢,2025年一季度营收仍同比下降37.35%,转型成效远低于预期;
所谓“轻资产运营”后,ROE仅0.06%,资产回报能力依然孱弱;
市盈率(TTM)高达377倍,亏损状态下的估值泡沫明显。
四、“越亏越涨”的不可持续性
当市场看清以下事实,资金撤退将不可避免。
际华集团(601718)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亏损8000万元至6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预计约亏损1.5亿元至1.3亿元。业绩预告适用于“净利润为负值”的情形,公告中提到的业绩预告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根据上年同期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亏损188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亏损872万元。此次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重点客户上半年产品订单减少,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同时固定费用较高和毛利额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利润。
五、回归理性的路径与观察点
真正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信号应是:
军品订单实质复苏:跟踪军方招投标进展,特别是智能温控军服等新产品的列装进度;
现金流结构改善:经营现金流转正,降低融资依赖(2025年一季度筹资现金流激增16亿元不可持续)。
若上述指标未见实质好转,当前0.9倍市净率并非“低估”。唯有主业造血能力、技术壁垒与现金流健康的企业能真正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