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和中银香港在稳定币领域确实具有一定优势。中银证券可满足香港《稳定币条例》中对储备资产100%隔离托管的要求,其子公司参与稳定币及RWA交易系统建设,还切入稳定币清算环节。中银香港是首批参与香港金管局Ensemble项目沙盒的银行,在代币化应用场景等方面有相关探索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计划发行50亿港元/人民币双币稳定币。
中银证券与中银香港同属中国银行体系,二者存在业务合作等关联关系!
- 股权层面:中银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是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是中国银行旗下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而中银香港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主要经营机构,与中银国际控股同属中国银行旗下不同子公司!
- 业务层面:中银证券与中银香港存在业务合作关系。例如在深港通业务中,中银国际证券首批开通深港通下港股通业务交易权限,中银香港获深港通项下“深股通”项目的独家结算银行资格,同时二者合作获批深港通项下“港股通”跨境资金结算业务资格。另外,中银证券曾协助中银香港实现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完成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首单业务。
中银证券与稳定币存在多方面的关联,具体如下:
- 参与区块链金融创新:中银证券积极参与区块链金融创新,尤其是在代币化证券(RWA)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这与香港《稳定币条例》推动“人民币稳定币跨境支付”的目标契合,为稳定币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金融基础设施。
- 强化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中银国际是首批支持香港“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的做市商之一,强化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为稳定币与法定货币的双向兑换提供了基础设施铺垫,为稳定币的跨境支付和结算创造了便利条件。
- 发挥债券承销与资产证券化优势:中银证券在债券承销和资产证券化领域优势显著,而稳定币需锚定现实资产以维持价值稳定,香港《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商将储备资产100%隔离托管,中银证券的债券托管能力使其可能成为稳定币发行商潜在的资产托管与合作方。
此外,市场预期中银证券可能依托中银集团全球清算网络,为外贸企业提供稳定币跨境结算服务。还可能发行挂钩黄金、美债的稳定币理财,或为机构客户提供稳定币冷钱包托管及质押收益服务等。
中银证券在稳定币领域布局广泛,具体业务包括参与区块链金融创新、提供跨境结算服务、开展资产代币化等,以下是详细介绍:
- 参与区块链金融创新及数字证券发行:中银证券积极投身区块链金融创新,在代币化证券(RWA)领域成果显著,为稳定币的发行和交易提供技术支撑与金融基础设施,助力稳定币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工具的应用。
- 强化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中银证券所属的中银国际是首批支持香港“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的做市商之一,增强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为稳定币与法定货币的双向兑换奠定了基础,便利了稳定币的跨境支付和结算。
- 提供跨境结算服务:中银证券可依托中银集团全球清算网络,为外贸企业提供稳定币跨境结算服务并收取通道费,有望在庞大的跨境支付市场中获取收入增量。
- 开展资产代币化业务:中银证券资管规模较大,可将存量产品如城投债、REITs等代币化,以稳定币计价拆分交易,降低投资门槛。还可能与蚂蚁数科合作,利用其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发行与托管一体化。
- 拓展“稳定币 ”产品矩阵:中银证券可发行挂钩黄金、美债的稳定币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稳健收益。还可整合银行理财、保险代销牌照,构建“稳定币 固收 保障”组合,满足高净值客户对合规加密资产配置的需求。
- 提供稳定币托管服务:中银证券可满足香港《稳定币条例》中对储备资产100%隔离托管的要求,其子公司艾雅斯(AAS)参与稳定币及RWA交易系统建设,还切入稳定币清算环节,可提供合规的购买、赎回及跨境兑换技术服务。此外,还可为机构客户提供稳定币冷钱包托管及质押收益服务。
中银证券在虚拟资产领域有诸多动作,涉及交易牌照申请、产品创新及业务布局等方面,具体如下:
- 申请虚拟资产交易牌照:中银证券具备申请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的一定优势。其母公司中银香港深度参与香港数字港元试点,完成了CBDC与虚拟资产跨链结算技术验证,且中银证券可依托中银集团全球清算通道,降低虚拟资产法币兑换成本。此外,关联公司中银国际已持香港9号资产管理牌照,风控系统部分模块可复用。若能解决技术瓶颈,中银证券有望在2026Q1获批牌照。
- 推出虚拟资产相关产品: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中银国际证券现阶段正积极推出虚拟资产期货ETF,这将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选择,有助于丰富香港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提升市场竞争力。
- 探索稳定币相关应用:中银证券依托中国银行的强大背景,在跨境金融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可能会积极参与上海稳定币在跨境支付等场景的应用探索,还可能参与稳定币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关注虚拟资产领域技术需求:中银证券认为,在稳定币立法与虚拟资产交易扩容背景下,或将催生加密安全技术需求,建议关注网络安全、跨境支付等相关企业,显示出其对虚拟资产领域相关技术发展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