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城汽车(下称“长城”)发布上半年业绩快报,“增收不增利”的现象重现。
全年销量完成率不足15%
上半年长城汽车实现营收923.67亿元,同比微增1.03%,其变动与上半年销量有关。
上半年公司销售车辆56.98万辆,增长1.8%;增量主要来自哈弗品牌,销量32.14万辆,增长7.2%;WEY品牌销量3.45万辆,增长约74%,皮卡9.62万辆,增长4.7%;欧拉、坦克等品牌明显下滑,其中欧拉累计销量仅3.17万辆,同比下滑56.19%,坦克累计销量10.37万辆,同比下滑10.67%。
与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同行相比,长城汽车1.81%的增长数据表现并不突出。若以其既定的2025年400万台销量目标来看,上半年完成率不到15%。
利润方面,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
同时,若扣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后,长城汽车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下降36.4%;基本每股收益为0.7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84%。
对于利润的变动,长城在公告中给出解释,今年上半年,公司开启新的产品周期,实现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同时,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导致净利润波动。
不过,若分开看,公司二季度业绩较一季度有所好转。一季度收入400亿元,下滑6.6%,二季度预计实现收入523.5亿元,而去年二季度为486.7亿元,增长7.8%,扭转了一季度收入下滑的局面。
根据一季度净利润17.5亿元可以计算,二季度长城实现净利润约46亿元,同比去年二季度38.5亿元增长约19.2%。

孙婉秋摄
为卖车换“帅”
2024年全年,长城短暂的摆脱了“增收不增利”的处境。但今年一季度,长城业绩出现全面下滑,二季度的好转也仅助其实现营收的微增,长城再次出现“增收不增利”。
业内人士认为,长城当前利润表现下滑主要与其“利润奶牛”坦克品牌销量下滑有关。
面对市场困境,长城汽车在内部管理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子品牌换帅便是重要举措之一。刘艳钊已升任长城汽车副总裁,主管公司传播中台,不再担任魏牌和坦克品牌CEO,目前魏牌、坦克CEO分别由冯复之、常尧接任。
冯复之此前在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任职,在理想汽车担任零售总监期间,其曾带领团队在6个月内完成13座主要城市的零售中心布局。入职长城汽车后,他组建了自营体系“长城智选”。此次由他接手魏牌运营,意在借助其面对C端市场的经验,推动魏牌的品牌转型与销量提升。
坦克品牌现任CEO常尧,在用户运营方面经验丰富。2022年他担任长城汽车用户运营高级总监,负责坦克品牌的用户运营工作,后升任坦克品牌副总经理,分管用户运营中台。此次掌舵坦克品牌,常尧有望从用户运营角度出发,重新激活坦克品牌的市场活力,应对当前销量下滑的局面。
除了子品牌换帅,长城汽车还在其他方面发力。
产品端,持续推进新产品周期。2025年二季度,在坦克300、哈弗二代枭龙MAX、魏牌全新高山等新车型带动下,公司的销量、营收及净利润同比、环比双提升。
营销方面,尽管销量增长乏力,但长城汽车在营销投入上并未松懈。从A股上市车企一季度销售费用来看,在众多车企销售费用下滑的情况下,长城汽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4.57%,增幅排在第一位。
销售模式上,长城决定不再依赖经销商,今年首次推出了直营模式,并把这种销售服务体系命名为“长城智选”。该模式由品牌直接运营,涵盖独立的零售中心、交付中心和用户服务中心。门店里主要是以旗舰车型为主,可以看作是长城为深入高端化形象打造的。包括选址、销售团队等在内,全部对标新势力的打法。
从去年5月首批开设到现在,长城智选已经有400家以上的直营门店,预计到年底就会增加到600家,覆盖全国超过200座城市。

吴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