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是我们权益投资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港股估值持续修复,涨幅领先全球主要权益指数。公司已获批5000万美元QDII额度,将优先配置港股市场。”8月28日,在中国人寿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该公司副总裁刘晖向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如此表示。
刘晖认为,在美元信用下降和全球资金再平衡的背景下,港股中新经济和高股息资产仍具备配置价值。
就在前一天这家寿险巨头刚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5250亿元,同比增长7.3%,创近五年同期新高;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报行合一”全面推进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将公司上半年的稳健增长归因于“三个主动”:战略主动、转型主动和发展主动。“公司负债端均衡多元的产品结构,搭配资产端各类账户的灵活配置,让我们的资产负债联动水平处于业内领先地位。”蔡希良表示,大规模、高占比的续期业务,为公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是保险行业“报行合一”政策全面推进的一年。中国人寿在各渠道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个险渠道总保费达4004.48亿元,同比增长2.6%。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11.1%。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银保渠道已上升为重要的战略支撑渠道。在‘报行合一’背景下,我们持续提升渠道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国内债券市场利率维持低位震荡的环境,中国人寿总精算师侯晋透露,公司加强了资产负债统筹管理的组织和部署,包括在久期匹配方面,去年整体的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缺口在2-2.5年之间,今年上半年通过努力,已经把新单业务的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的缺口缩短到了1.5年,这对于中国人寿应对利率风险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积极增强公司成本收益匹配的成效,公司的负债保证成本在2025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了59个bp,这对我们管理未来的利差损风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侯晋说道。
侯晋进一步表示,市场利率现在大幅下探的空间比较小,因此结合公司强有力的资产负债统筹管理的成效,未来我们有信心管理好利率和利差损风险。
上半年,虽然受到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但中国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水平,能够为其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保障。
“如果公司所有的固收类资产都是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话,无论是核心还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都能够进一步提升超50个百分点,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公司的偿付能力资本管理的水平。”中国人寿财务负责人袁颖指出。
据袁颖介绍,未来公司还将继续深化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管理,深度联动,提升在目前利率波动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的韧性。通过比较长期和稳健的价值创造和提升长期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内生资本的创造能力和补充能力。
“当然,我们也会关注各种外源性补充渠道,多措并举地提升偿付能力。如果后续有进一步的资本补充计划,也会和市场分享。”袁颖说道。
得益于良好的业绩表现,中国人寿保持了稳定的分红政策。利明光强调,中国人寿始终重视股东回报。“自上市以来,中国人寿累计现金分红已经超过2000亿元。未来,我们将延续长期以来遵循的基本规则,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和股东回报,确定分红比例和额度。”
重点关注港股市场
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如何配置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中国人寿给出的答案是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刘晖在业绩会上透露,上半年中国人寿在权益资产规模配置上新增超过1500亿元,权益投资收益也获得了显著增长。
“我们在权益投资上始终坚持均衡、分散、多元的配置结构。既关注新质生产力、新经济等成长性领域,也非常重视高股息股票的配置。”
刘晖指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债券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波动,A股市场估值总体合理,市场底部相对夯实,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公司对下半年的A股市场仍保持乐观,将持续关注市场上涨板块中的板块轮动,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在这一市场判断的基础上,刘晖表示,中国人寿下半年将采取“配置资产做稳,弹性资产做优”的配置思路。具体而言,在固收方面将保持中性灵活的配置策略,保持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在较低水平。权益市场方面,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的结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的配置,不断提升权益配置的稳健性和长期回报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近期获批5000万美元QDII额度。刘晖提到,今年QDII额度也在陆续发放,随着上半年港股估值持续修复,港股市场将成为中国人寿权益投资配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元信用下降,全球资金再平衡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港股在新经济、高股息等优质资产方面具备配置价值,中国人寿在权益配置上保持了均衡稳健的组合。”刘晖表示,上半年公司在港股市场也进行了配置,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下半年将继续关注港股市场,持续开展投资操作。
中国人寿管理层对中国寿险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利明光表示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总人口超14亿,经济持续发展,但保险深度和密度仍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预示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二是保障需求旺盛,在健康、养老和财富管理领域蕴藏着数万亿的市场需求,庞大的居民存款凸显了其对健康险和寿险的现实需求。三是政策支持明确,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体系,政府与保险机构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利明光同时指出,要将行业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保险公司必须加速转型,全面提升在科技应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