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29日电(记者张斯文)2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在28日举行的中国人寿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高管就经营业绩、业务结构转型、股东分红、长期资金入市、数据的“升”与“降”等市场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交出“高含金量”成绩单银保业务增长迅猛
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在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人寿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大力推动变革转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含金量’是很高的。”
从业务板块来看,寿险业务总保费4391.34亿元,同比增长8.5%,展现出其在核心寿险业务上的稳健增长态势;健康险业务总保费789.58亿元,同比增长2.0%,在健康保障需求日益增长的市场环境下,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意外险业务总保费69.96亿元,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也是公司综合保险业务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寿上半年总保费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中国人寿管理层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背后是各业务板块和渠道的协同发力。
在各渠道中,银保渠道成为最大亮点。总保费达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达358.73亿元,同比增长111.1%。这一爆发式增长,反映出银保合作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有效性。
正如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所提及的,“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后,推动了银保渠道的高质量发展,使得大部分公司银保渠道的贡献迅速提升。一方面,银行渠道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强大的销售网络,能够快速触达大量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中国人寿与银行在产品设计、销售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使得推出的保险产品更贴合银行客户的需求。例如,针对银行理财客户,定制了兼具保障与一定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此外,首年期交保费达812.49亿元,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303.05亿元,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为37.30%。这表明公司在长期保障型产品的推广上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助于稳定未来的现金流和提升业务的稳定性。个险渠道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45%,体现了个险渠道在推动长期保障业务方面的关键作用,销售队伍对于长期保障理念的传递和客户需求的挖掘能力不断增强。
投资收益同比微降净利润与偿付能力受影响
在看到保费收入等积极数据的同时,也需关注到中国人寿在上半年面临的一些挑战。投资收益率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 2.78%;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29%。与以往数据相比,投资收益率同比有所下滑。
有观点认为,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债券市场利率维持低位震荡,使得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收益空间受限。而股票市场总体波动向上但结构分化明显,权益类投资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获取高收益的难度。
“A股市场估值总体合理,市场底部相对夯实,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公司对下半年的A股市场仍保持乐观,将持续关注科技创新、消费制造、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方向的投资机会。”中国人寿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晖说。
与此同时,虽然上半年整体净利润实现了6.9%的增长,但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下滑不可忽视。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二季度单季同比下降31.2%。从利源分析来看,上半年保险服务业绩同比下降18.1%,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率波动对公允价值调整模型的影响。同时,偿付能力充足率略有下降。截至6月末公司归母净资产为5236.2亿元,较年初增长2.7%,保持稳健增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90.9%,较年初下降16.8pt;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5%,较年初下降13.8pt,下滑主要受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增长、市场利率波动等影响。
对于公司是否有进一步发债等资本补充的计划相关问题,中国人寿财务负责人袁颖表示,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去年相比确实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这个整体影响是可控的。展望未来,公司还将继续深化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管理深度联动,提升在目前利率波动环境下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韧性。通过比较长期和稳健的价值创造和提升长期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内生资本的创造能力和补充能力。公司也会关注各种外源性补充渠道,多措并举地提升偿付能力。
这些因素给中国人寿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在低利率环境和复杂金融市场下,如何提升投资收益,确保净利润的稳定增长,以及维持充足的偿付能力,成为公司甚至全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方正证券分析师许旖珊认为,展望2025年全年,预计在市场上涨、利率企稳等贡献下,总投资收益率有望逐步实现同比改善。
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拓宽投资渠道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在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
蔡希良强调,中国人寿以实际行动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形成耐心资本与优质企业的良性促进,成为长期资金入市的行业样本。
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来看,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人寿自身而言,通过参与资本市场,可以获取更丰富的投资回报机会,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例如,通过投资优质上市公司股权,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红利,提升整体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
此外,上半年中国人寿积极参与黄金等创新品种投资,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增强投资组合多样性。黄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避险和保值属性的资产,在市场波动加剧时,能够有效分散投资风险。通过将黄金纳入投资组合,中国人寿可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对单一资产的依赖,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权益投资布局,刘晖表示,目前权益投资的比例符合公司资产配置的中枢,公司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的结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的配置。
针对港股投资,刘晖指出,今年公司获得了一定的QDII额度,在配置上,公司非常关注港股市场。在美元信用下降,全球资金再平衡的背景下,公司认为港股的新经济、高股息等优质资产具有配置价值。上半年公司已在港股市场开展配置,下半年将继续关注港股市场,持续开展投资操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积极探索投资新路径的做法,体现了中国人寿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应变能力。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和方式也在不断丰富。中国人寿通过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新的投资机遇,有望在未来提升投资收益,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