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险资举牌同业!
8月15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香港交易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平安于8月12日增持中国人寿H股950万股,每股作价22.41港元,合计耗资2.13亿港元。
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人寿H股的比例由4.91%升至5.04%,触发举牌。
针对此次举牌,中国平安回应称,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就在数日前(8月11日),中国平安以32.07港元的每股平均价买入中国太保H股174.14万股,共耗资5583.87万港元。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的比例由4.98%升至5.04%,达到举牌条件。
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研究负责人孔祥认为,平安此次举牌主要为财务投资,实质上反映出将保险股纳入与银行股同逻辑的高股息配置范畴,叠加银保渠道改善下基本面的提振,与当前行业强贝塔属性形成共振。
“此外,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短期来看,预定利率的明确下调将带动‘炒停售’保费的持续扩张,对负债端持续改善预期提供明确支撑。从中长期来看,预定利率下调引导行业持续动态下调负债成本。”孔祥称。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举牌同行巨头,中国平安还在继续“扫货”银行股。
同样在8月15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平安资管受托该公司资金,投资于邮储银行H股股票,于8月8日达到邮储银行H股股本的1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该公司举牌。
至此,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年内险资举牌次数已达27次,超过去年全年的20次。
民生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张凯烽指出,年初至今,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叠加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望持续提振市场情绪。政策鼓励险资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权益配置有望持续扩大,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有助于险企兼顾长期收益与当期利润。
而银行股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中国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看来,银行股业绩波动相对较小,分红保持稳定,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收益确定性、稳健性,符合险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导向。同时,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息率仍位于行业前列,红利价值有望继续吸引中长期增量资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