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8月21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两市全天成交额2.42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58亿,成交额连续7个交易日超2万亿。截至收盘,沪指涨0.13%,深成指跌0.06%,创业板指跌0.47%。
板块方面,油气、数字货币、美容护理、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稀土永磁、PEEK材料、液冷服务器、CPO等板块跌幅居前。

01
华西证券:
需注意规避因过热而回调的风险
周四三大指数分化,上证指数收盘微涨,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收跌,从日内分时图看,总体大票表现强于小票。

华西证券指出,往后看,行情继续上涨的情况下,若隐含波动率迅速上升,则需要注意规避因投机热度快速升温而导致的调整风险;若隐含波动率缓慢回落,意味着市场上涨速度可能放缓,维持7月的状态。行情下跌的情况下,若隐含波动率迅速上升,则意味着悲观情绪快速蔓延,此时可以尝试在行情企稳时,博弈稳市预期或稳市资金推动的修复行情;若隐含波动率缓慢回落,指向行情可能“阴跌”,进场时机待观察。
02
算力硬件多方向跳水
周四CPO、PCB、液冷服务器等AI产业链股集体下挫,截至收盘,华光新材、同飞股份跌超10%,川润股份、飞龙股份、腾龙股份、金田股份等跌停,剑桥科技、工业富联等跌超5%。

“情绪高标”牛股金田股份突发跌停,收盘封单超35万手,此前六个交易日,该股走出五个涨停,累计涨幅73%。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股最新股东户数超5万户。

金田股份这波资金炒作主逻辑是“液冷概念”。金田股份8月20日晚间提示,公司股票短期涨幅高于同期行业及上证指数涨幅,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公司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加工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铜产品和稀土永磁材料两大类。产品应用于电力、电子、建筑材料、空调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因铜具有导电性、导热性,相关铜加工产品可以作为芯片互联、散热方面的材料,2025年1—7月,公司铜排、铜管、铜带等产品在算力领域产品销量占比不足2%,其中算力散热领域产品销量占比不足1%,短期对公司业绩不形成重大影响。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腾龙股份20日晚间亦提示,公司关注到近期市场对数据中心/服务器液冷、储能液冷等行业动态较为关注,经自查,公司目前有小批量产品,均向国内客户供货,间接应用于上述领域。2025年上半年,能够识别的终端用于服务器液冷的电子水泵产品销售及开发费用收入约80万元,用于储能电柜液冷的胶管产品销售收入约97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小,对公司报表影响小,业务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03
“海外映射”诱发AI股调整
“海外映射”对算力硬件概念的影响不可小视,隔夜美股多只科技巨头收跌,苹果、亚马逊跌近2%,博通、谷歌跌超1%,微软跌0.8%,英伟达微跌0.14%。

市场对于人工智能(AI)投资的热情似乎正经历拐点。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生成式AI投资在95%的机构中几乎没有带来任何回报,这一发现无疑给原本热火朝天的AI狂潮泼了一盆冷水。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直言,投资者“过度兴奋”,甚至形容某些初创公司的估值“完全疯狂”。他将当下情形比作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资本因颠覆性技术忽略基本面,最终导致大规模倒闭。
尽管泡沫警告不断,但并非所有声音都悲观。高盛在近期报告中指出,美股“七巨头”盈利能力强劲,为市场估值提供了坚实支撑,因而当前情况不能简单归类为泡沫。
而奥尔特曼本人也正推动OpenAI进行前所未有的投入——计划未来投资数万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和芯片建设,并探索新的融资工具。这种“边警告边加码”的态度,也折射了当下AI行业的普遍心态:所有人都清楚风险,但在狂潮未退之前,没有人愿意停下。
04
中兴通讯逆势大涨
而AI高位股调整,出来的资金则去了低位的品种。这波相对滞涨中兴通讯周四逆势大涨,盘中中兴通讯A股一度涨停,H股更是涨超13%,不过此后回落,截至收盘,中兴通讯A股大涨6.56%,报42.56元/股,成交额近220亿元,市值仍超2000亿元;港股收涨超5%,成交额超50亿港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兴通讯周四股价强势,或与机构8月20日晚间浙商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有关,作者是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张建民,并给出“重大推荐”的3A评级。
上述机构研报称,通信设备巨头,AI计算+网络业务进展明显低估,AI有望再造中兴。浙商证券通信团队认为,国内厂商加快布局超节点,超节点方案渗透率有望超预期,预计进展较海外仅晚一年;而中兴通讯在AI产品布局全面,布局超节点核心产品——机内高速互联芯片,有望迎接价值重估。
此外消息面上,在近期中国移动公示的一笔17亿人工智能设备大单中,中兴通讯中标份额过半。8月18日下午,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中采购项目标包1、2、3、4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信息显示,该项目4个标包总计含税价超17亿元,共有3家厂商中标,其中中兴通讯中标了包1、包2、包3,并在规模最大的包3中斩获70%份额,带动整体中标份额超过50%,订单金额约8.85亿元。
而近期,外资大行在港股市场上也持续增持中兴通讯。7月11日,贝莱德在中兴通讯的持股比例由5.81%上升至6.32%;8月14日,贝莱德对中兴通讯的持股比例从6.98%提升至7.43%。两次增持通过香港交易所披露,显示出贝莱德对中兴通讯的持续关注与投资信心。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中兴通讯究竟是AI板块内部的补涨,还是真有长期逻辑,关键看市场资金的后续反馈。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