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的“链主困境”,本质上是国企在市场化和行政化夹缝中的身份迷失。若用股东利益补贴政策目标:短期看,股价低迷反映理性投资者的逃离;长期看,丧失研发话语权的“链主”终将被真正的创新龙头取代。现在需要搞清楚的是:“链主”具体成本和分摊机制,用数据戳破工艺幻象。没有商业回报的产业生态,不过是体制内循环的华丽盆景!
另外,谁承认你是链主,是百济、还是恒瑞、华东、信达等,你是自封的吧,你怎么“链”他们,工作机制是什么,他创新什么、以及创新成果跟你有半毛钱的关系吗?请你们别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要专心按一个正常公司做好自己发展的谋划,因为,你不是政府,你没有义务为其他企业作嫁衣裳!
当口号震天响时,请捂住钱袋!
中信证券2024年研报指出,上药净资产收益率(ROE)仅7.3%,低于民营同行的15% 水平。链主是政府的KPI,不是产业的MVP,“链主实操”谁在买单?谁在受益?国资委对国企要求包括“产业链安全”,2025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目标1.2万亿。股东拷问:国企是否该为公益牺牲盈利?“链主”的本质本应是市场选择,而非行政指令,不应存在市场角色与行政使命的撕裂。当行政指令取代市场规律时,二级市场投资者注定成为代价支付方。展望“链主”的前景,近来二级市场的反映便是答案。破局可能,拒绝“公益幌子”,回归商业本质。
谨记:无控制权的产业链协作、合作、协同实为空中楼阁。回溯过往,停留在纸面上、重大仪式上的宏达叙事,有多少还能延续?
现在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练好内功,按一个正常企业做好内涵式发展,不要贪大求洋,做成一个“假大空”,的公众公司。不要在这个平台上消耗自己的良知、消耗社会资源、消耗国企的信誉!
投资者担心,别让宏大叙事耽搁了正常经营,别让“宣传”代替实效,因为这个平台基础资源,是够没本事的管理层消耗很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