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8月18日消息,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今天,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分列前三位。
其中,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目前累计票房已突破10亿元,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背后涉及多家上市公司
周边产品一度断货
《浪浪山小妖怪》于8月2日正式上映,由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创团队打造。猫眼专业版App显示,该电影出品方涉及上海电影(601595.SH)、中国电影(600977.SH)等上市公司。
其中,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上海电影子公司;中国电影则是电影的参投方之一,但不参与该片衍生品业务。
电影的火热直接推动了周边衍生品的热销:《浪浪山小妖怪》上映首日周边销售额破700万元、角色玩偶卖到断货、盲盒产品出售超300万只。
据上海电影信息,《浪浪山小妖怪》已与瑞幸咖啡、晨光文具、捷成电影、问童子等超30家企业达成联名合作,周边类型覆盖了潮玩、周边类品牌,4家生活消费品牌,2个出版类,2款游戏,还涉及汽车、App、主题展陈等。
捷成股份(300182.SZ)8月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已获得《浪浪山小妖怪》IP衍生品开发权,由上影元文化正式授权,推出陶瓷盲盒系列产品。
作为最早官宣联名的品牌之一,瑞幸推出的桂花系列从上线就被抢到断货。比饮品更火的是“华容道拼图挂件”,相关数据显示,联名系列上线3天销量突破500万杯,带动瑞幸小程序日活用户增长47%。
在众多周边中,浪浪山IP毛绒品类受欢迎度最高。在问童子官方旗舰店,销量最高的是浪浪山小妖怪挂偶,已有1万+销量,单个毛绒挂件单个售价在164元。

据问童子社交媒体账号,《浪浪山小妖怪》系列产品于7月15日上线,销售效果超出预期。电影尚未正式上映,首批小猪妖挂偶便已在7月24日售罄。
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其中《浪浪山小妖怪》贡献了近30%。行业预测,其IP全产业链价值将超10亿元。
打破“仅靠票房生存”模式
通过衍生品沉淀IP价值
“单纯靠票房收回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表示,有影响力的IP必然是一种产品化、资产化的系统能力体现。
今年开年的现象级之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衍生品销售数据惊人。此前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哪吒2》出品方光线传媒(300251.SZ)董事长王长田曾透露,《哪吒2》或已带来超2000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预计衍生品销售额将超千亿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动画IP的盈利模式正在同步经历一种进化。“动画的本质是虚拟IP,它不仅比真人内容更容易在媒介之间迁移,虚拟的角色和虚构的世界观也具备了在媒介与产品之间迁移价值的基础。”王雷说。
通过衍生品沉淀IP价值,在全球成熟IP的运营中已得到印证。根据最新数据,全球最赚钱IP排行榜前十中多数都是动画或虚拟形象,且数十年如一日地火热。排名前三的《宝可梦》《米老鼠》《小熊维尼》总收入均超过400亿美元,票房收入占比均在2%以下,它们在商业上的成功更多是零售、游戏、图书、家庭娱乐等全产业链布局的结果。全球最知名的IP“哈利波特”早已形成上千亿美元的庞大产业链,其中衍生产品收益高达总量的70%。
2025年一季度,光线传媒电影及衍生业务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增长。在《哪吒2》上映前,公司已提前着手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筹划海外发行,致力于进一步挖掘IP价值,拓宽盈利渠道。
在2024年报中,上海电影将“IP运营”列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之一。2024年,上海电影的知识产权转授权业务实现营收6618万元,同比增长62.74%,业务毛利率高达90.87%。
编辑余冬梅综合自潇湘晨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网、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