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的风吹到了金融业,而且持续升温。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簿记建档发行及承销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主承销商“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报价参与债券项目竞标”。
《通知》直指当前市场存在的发行定价扭曲、非市场化发行及人为干预簿记过程等问题,要求主承销商应建立健全承销报价内部管理制度,综合评估项目成本、合理确定报价,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报价参与债券项目竞标;发行人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设置比选评分指标,不得干扰主承销商独立、客观的报价决策。
700元“地板价”引发自律调查
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行业内愈演愈烈的低价竞争。7月11日,交易商协会对广发银行二级资本债券项目中的6家主承销商启动自律调查,其导火索是堪称“地板价”的承销服务费。根据广发银行7月10日公示的中标结果显示,6家机构以合计63448元的承销服务费中标,其中,中国银河证券和兴业银行报价仅700元,广发证券报价1050元,国泰海通证券报价4998元,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证券分别为3.5万元和2.1万元。将总承销服务费折算至每家机构,平均每家机构的服务费仅1万元左右。
7月21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在自律调查过程中发现,发行人广发银行涉嫌存在引导价格等情形,协会正进一步查实。
据了解,低价承销费、低价包销等问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屡禁不止,尤其是债券承销费。投行为了争夺债券项目,不仅承销费报价低于成本价,还可能利用包销变相作为主动投资来揽客。
多家金融机构将“反内卷”纳入工作重点
债券承销领域的强监管,只是金融业“反内卷”行动的一个缩影。近期,从金融机构到行业协会再到地方监管部门,纷纷加入“反内卷”阵营。
7月底,工商银行在年中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首个将“反内卷”写入下半年工作重点的国有银行。广发银行在年中会议中也表示,按照金融监管部门要求,抵制“内卷式”竞争,坚持长期主义经营理念,守牢风险底线。平安银行广州分行不仅召开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还组织2000余名员工签署反“内卷式”竞争承诺书。
地方层面的行动同样密集。7月24日,在广东银行业保险业2025年上半年新闻通气会上,广东省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表示,今年以来,该局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具体举措包括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内卷式”竞争负面清单,指导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等。安徽、宁夏、浙江等地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相继发声,要求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业内分析:价格战与考核压力成重灾区
记者观察到,金融业的“内卷”集中体现在价格竞争、指标考核等领域,形成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
“反内卷”怎么反?受访专家纷纷指出,需要监管、银行、自律组织三方面协同发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银行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战略调整,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建立差异化优势,同时要改革分支机构考核体系。自律组织要完善行业自律公约,明确价格行为底线,建立有效的违约惩戒机制。同时,自律组织也要推动建立行业定价信息交流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过度竞争;要推动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