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商银行获批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改建为支行一事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国有大行对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改革的有益探索,更为农村金融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认为,国有大行积极推进“村改支”有助于整合农村金融市场资源,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重塑农村金融体系架构,使其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巩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金融稳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具体到工商银行此次“村改支”案例来看,其优势显而易见。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广泛的经营渠道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村改支”,能够充分调动这些优势资源,对原村镇银行进行全方位支持,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当地“三农”、小微企业以及普惠金融领域持续注入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显著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可得性。
从行业整体发展角度来看,“村改支”或将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一种趋势。过往村镇银行虽在支农支小方面发挥了作用,但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与经济环境变化,其抗风险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逐渐凸显,存款流失风险以及不良贷款上升隐患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而国有大行的介入,以“村改支”模式对其进行改革重组,犹如为村镇银行引入了强大的“靠山”,不仅能化解眼前风险,更赋予其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农村金融市场培育出更具活力的主体。
然而,在推行“村改支”的过程中,也需警惕潜在风险。一方面,要确保在改革重组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客户信任危机,造成存款大量流失,影响金融稳定;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置村镇银行的存量风险,防止在整合过程中风险扩散或恶化。这就要求主发起行在改革时秉持审慎态度,精心规划与实施,加强与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客户的沟通协调,制定完善的风险应急预案,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展望未来,国有大行“村改支”将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我们期待在改革进程中,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统筹协作,不断完善机制,化解风险挑战,让这一改革举措充分释放红利,为农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开辟全新局面,助力农村经济社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