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在京举行。今年大会聚焦“All In Agent”主题,探寻推动智能体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与生态体系繁荣的发展路径,并对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升级数字安全防护体系提出思路。
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在与会人士看来,当前智能体技术加速突破实验室边界,深度融入产业核心领域,日益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关键引擎。
为助力人工智能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治理,广大民营企业正积极把握机遇。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罗来君在大会致辞中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其次,要坚持开放式创新,促进成果加速落地;最后,要共绘同心圆,打造智能向善的治理体系。
ISC名誉主席、教授邬贺铨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化行业大模型协作,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架构演进,提升效率与可及性。
在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技术的改进或者一个先进技术的沿用,它在工作范式、基础设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会对安全带来巨大的颠覆性作用。
“当前大模型能力越来越强,但仅有大模型是不够的。”他表示,过去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两大痛点——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前者在近一年已显著改善,后者仍未解决。“大模型缺少‘手和脚’,不能使用工具,不能直接‘干活’。AI发展如果停留在大模型阶段,只能成为玩具,而非生产力工具。”
智能体发展潜力空间广阔
周鸿祎在大会上表示,智能体的发展是必然,它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其核心在于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利用大模型进行复杂任务规划的能力。
对此,周鸿祎认为,智能体存在四个阶段演进的路径。其中,L1即聊天助手,本质上是聊天工具,擅长提建议或提供情感陪伴,属于“玩具级”智能体;L2低代码工作流智能体,已经从“玩具”进化为“工具”,但必须由人来设置流程,AI来执行任务,人再通过操作工具提高生产效率;L3推理型智能体,已能实现AI自主规划完成任务,像是人类制造了在某个领域有专业特长的员工,但受限于技术框架,面对跨领域复杂问题时,仍会因缺乏协同规划能力而陷入瓶颈,无法实现多层级思考下的全局优化;L4多智能体蜂群,多个专家智能体可像搭积木一样灵活“拉群组队”、多层嵌套、分工协作,其性能表现出色,可连续执行复杂任务。
据介绍,360集团推出的纳米AI采用“多智能体蜂群协作空间”技术,实现了智能体间的记忆共享,解决了“协同困境”,确保任务规划、协同执行、自我迭代的高效统一。
此外,为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智能体红利,360集团于近日发布并上线了“智能体工厂”,企业无须编程基础,即可通过自然语言定制专属L3智能体,此外还能组合成L4级多智能体蜂群团队。
创新升级数字安全防护体系
与会人士同时表示,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要创新升级数字安全防护体系,构建AI驱动的主动免疫。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在致辞中说,要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潜力的同时确保其发展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使其成为守护安全、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志国表示,人工智能和安全领域的结合日益紧密,要坚持技术创新,筑牢安全发展根基;坚持融合赋能,壮大产业发展生态;坚持协同共治,形成安全发展合力。
“在网络安全领域,智能体对网络安全正逐渐形成颠覆性影响。”周鸿祎表示,当前企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安全运营专家稀缺且培养周期长;另一方面,“智能体黑客”的出现使攻防对抗进入“机器对机器”的新阶段。
对此,360集团推出的安全智能体成为破局关键。周鸿祎表示,安全智能体基于安全大模型这颗“大脑”,为其增添了“手和脚”,尤其是L4多智能体蜂群,可实现对人类高级安全专家能力的复刻,是安全能力的质的突破。360作为运用智能体驱动安全的公司,正推动全线产品智能体化,致力于用安全智能体重塑数字安全。
“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是数字化的顶峰。360将继续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用安全守护时代,用AI定义未来。”周鸿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