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信息显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关于郑州分中心终止营业的请示》获批。接此批复文件后,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郑州分中心应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于15个工作日内向河南金融监管局缴回许可证,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行政许可信息发现,年内,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机构调整明显加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天津等在内近42个城市的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分中心获批终止营业,调整范围覆盖广东、河南、安徽、福建、湖北、山东、四川、江苏等19个省份。其中,广东省和浙江省所涉城市最多,分别有4个、7个。
今年3月,交通银行管理层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回应了该行信用卡业务改革的情况。该行副行长周万阜表示,过去,交通银行信用卡业务采用的是信用卡中心直接集中经营模式,在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阶段,该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随着信用卡业务发展到新阶段,这一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多元化金融需求日益增加,更凸显其局限。”周万阜直言。
周万阜进一步表示,出于更好满足客户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适应信用卡业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该行对信用卡业务模式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集中直接经营改为分行属地经营,即由分行为属地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将信用卡业务纳入手机零售业务进行统一经营。
在业内,交通银行对于异地信用卡分中心的经营调整并非孤例。实际上,异地分中心需独立承担场地租赁、人员薪酬、系统维护等固定成本。相比之下,将业务整合至属地分行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重复投入。
根据公开信息,除了交通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机构亦在关停旗下信用卡分中心。例如,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南分中心、华中分中心、东北分中心和华北分中心均已终止营业;今年上半年,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牡丹江分中心、昌吉分中心均获批终止营业。
这一系列动作的实施,正折射出信用卡行业已开启了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转型。
“关停分中心并非意味着服务退场,而是将经营重心转移。”某国有大行从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部分股份行选择将原信用卡分中心客户迁移至属地分行后,可以继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提供服务,将信用卡业务嵌入财富管理、消费贷款等场景,提升客户黏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一季度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开立7.27亿张,同比下降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