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再保险近期发布的《中国车险市场现状报告》显示,车险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非寿险业务,2024年的保费超过9130亿元,占非寿险总保费收入的54%以上。车险行业持续提升经营能力,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公平的定价与更全面的风险保障。车险行业还能够引导汽车制造企业提升车辆安全与性能标准,甚至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
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险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3.8%,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创近18年来最低水平;车险综合赔付率为74.1%,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消费者车均交纳保费较2020年车险综改前减少21%。
近十年来,商业车险进行了多轮改革,通过降低费率、减少佣金、扩大保障范围,解决了传统车险前期改革和发展中积累起来的诸多问题,消费者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车险市场业务质量和承保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中国人保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报行合一”的施行有力有效规范了车险市场秩序,公司上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末下降18.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风险为车险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车险市场现状报告》显示,自然灾害导致的车险损失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单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可达市场保费规模的近1%,这对车险的盈利性构成了挑战。
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截至8月13日,公司累计受大灾损失净额41.8亿元。其中,损失较大险种依次为:农险损失净额19.6亿元,车险损失净额13.4亿元。中国人保将保持车险业务发展基本平稳,在正常灾害水平下,综合成本率确保低于96%。
解决新能源车投保难
《中国车险市场现状报告》显示,尽管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但该业务目前仍处于承保亏损状态。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费为1409亿元,占车险保费总额的15.4%;新能源车险的平均综合成本率在100%以上,承保损失57亿元。
报告分析,高综合成本率主要由高赔付率造成。数据显示,在301款保有量超过1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中,有99款车型的赔付率超过100%;在保有量超过5000辆的55款新能源货车中,有38款车型的赔付率超过100%。此外,新能源汽车的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
瑞士再保险表示,新能源车险之所以存在高风险溢价,一方面是由于某些物理特性导致理赔成本高昂,如一体化铸造技术广泛应用导致可修复性偏低;动力电池的平均成本约占整车价值的一半,且通常安装在底盘上,极易损坏。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在驾驶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如运行噪声低、加速更快,还可能因动能回收导致减速滞后,驾驶员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因此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第一年的出险率往往较高。此外,营运车辆按家用车用途投保的现象,也造成了保费与实际风险的错配。
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降低维修保养成本、创新优化车险供给,并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研究,为汽车企业完善产品设计提供建议,推动降低出险率和维修成本。在《意见》发布的同一天,上海保险交易所推出了车险好投保平台。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可选择通过此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且保险公司不得拒保。财险行业将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有效实现愿保尽保。统筹行业力量,引导财险公司主动担当作为,成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近期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表示,上半年新能源车险总体经营情况较好,已经实现盈利。其中,家用车的综合成本率较为理想,而商用车综合成本率超过100%。从年内走势判断,下半年新能源车险可能还存在综合成本率上行的压力,公司与主机厂强化了全面合作,助力降低赔付成本。
助力车企“走出去”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车企的销售门店在欧洲街头开张,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投保问题也受到关注。受限于零部件供应不足、维修成本高等因素,部分海外市场出现了新车型投保难、保费贵的现象,这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形成了一定制约。因此,要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走向世界,配套的保险服务也需同步出海。
今年以来,保险业开启了新能源车险出海的新征程。中国人保将新能源车险出海项目作为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制定了“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的三步走发展策略。于泽表示,中国人保2025年初顺利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成为行业内首家在境外开展新能源车险业务的险企。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承保香港地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辆超千辆,当前赔付率约为50%,大幅好于预期,但由于承保车辆数较少,仍需持续监控。
6月份,中国人保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布局,选定泰国作为境外业务第二站,成功实现泰国业务首单落地,迈出了公司车险服务从境外走向海外的关键一步。中国人保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新能源车险海外落地的险企。
中国太保产险也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创新打造“技术输出+本土服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为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的整车出口、本地化生产及运营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目前已在泰国市场实现了多批次保单的落地。
谈到新能源车险在境外的落地经验,于泽表示,项目顺利推动的关键在于创新合作模式、输出经营能力。首先是输出定价能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人保财险作为中国车险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车险数据及承保理赔实务经验,为新能源车险合理、准确定价提供了稳定、可信的经验数据,特别是对国产品牌新能源车的风险特征、电池理赔特点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掌握。该项目合作业务的定价策略正是与合作伙伴数据经验互动的结果。
其次是输出管理能力。近年来,中国人保在配件价格管理、定损平台建设、反欺诈防渗漏系统升级、人工智能应用等多方面发力,理赔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带动理赔成本不断下降,赔付率持续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海外业务拓展和理赔数据的不断积累,中国人保正稳步将国内成熟的理赔管理经验输出到国(境)外新能源车险经营市场,在承保、理赔、风控、定损等关键环节,协助合作伙伴提升业务处理的规范性与运营效率,为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基础。
最后是构建再保合作模式。人保财险作为再保分入人,分入当地国产品牌新能源车险业务,与当地合作伙伴承担相近的业务比例,使得双方目标与利益更为一致。这一风险共担机制体现了合作伙伴对公司定价与管理能力的高度认可,有效推动了人保财险国际化乃至人保集团国际化的进程。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百万辆,为海外车险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并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中国人保表示,未来将以境外项目经验为支点,深化全球保险合作,继续积极探索其他东南亚国家市场、欧洲、南美洲主要保险市场落地,不断推动公司定价与管理能力的国际化输出。预计海外车险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亮点,将持续巩固并扩大公司在国际保险市场中的先发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中国太保产险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新能源车险国际化战略,依托全球化服务网络,与合作伙伴在客户资源、本地化运营、数据科技等领域深化协同,构建“本土化服务+国际标准”的差异化价值体系。以泰国市场为起点,逐步拓展全球业务版图,以专业化、国际化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全方位护航中国智造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