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人保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高管集体出席回应非车险“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出海及下半年投资策略等热点。
此前的8月27日,中国人保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集团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802.50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65.30亿元,同比增长16.9%。
同时,中国人保拟向股东派发2025年中期现金股息每10股0.75元(含税),同比提升19.0%。
非车险“报行合一”预计四季度实施
新能源车险出海已落地泰国首单
中国人保是以财险见长的A股上市险企。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占财产险市场份额达33.5%,实现承保利润116.99亿元。
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为9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非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则为97.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近年来,监管持续治理车险市场的手续费,车险的“报行合一”(即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报送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包含费用假设等,要与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保持一致)已平稳落地。近期,有消息称,非车险领域也将推行“报行合一”。
对此,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自今年3月份起,监管就非车险“报行合一”问题征求行业意见。截至目前,已召集相关主体集中座谈两次,相关制度文件已征求行业主体意见四次,据了解,目前监管在紧锣密鼓地完善具体落地方案,预计最快今年四季度落地。
于泽表示,此次推行非车险“报行合一”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财险公司的非车险业务。重点内容涉及财险公司应遵循合理、公平、充足原则厘定费率,合理设置附加费率,主险的精算报告和附加险的其他备案材料中应明确列示附加费率、平均手续费率和逐单手续费率上限等。
“若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落地,将推动行业主体更加理性竞争,有效遏制行业违规问题,合理设定费率,降低费用率和应收率,提升非车险行业承保能力。”于泽称,从目前政策推进的进度看,预计相关政策将于四季度落地实施,对2025年的非车险经营业绩有一定正向影响,2026年的非车险经营业绩将有明显改善。
针对新能源车险出海的相关问题,于泽表示,公司于2025年初实现了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的首单落地,成为行业内首家在境外开展新能源车险业务的险企。“6月,公司实现泰国业务首单落地,公司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新能源车险海外落地的险企。”于泽称,未来,公司将继续探索其他东南亚国家市场。
对A股的投资资产规模增长26.1%
将适时举牌加大对优质股票的投资
与其他上市险企类似,中国人保的权益投资也备受市场关注。
中国人保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团总投资收益达414.78亿元,同比增长42.7%,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1%,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高管进一步表示,截至6月末,集团A股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了26.1%,在总投资资产占比中提升了1.2个百分点。同时,在人保寿险获批100亿元长期股票投资试点额度后,8月14日,监管已就人保资产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事项批复同意,基金投资策略将以A股为主,重点关注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稳定股息回报及较好成长潜力的优质标的。
此外,针对今年涌现的险资举牌潮,中国人保高管称,高股息股票具有分红收益较高的特点,特别是在利率中枢下行、传统固收资产收益下降的态势下,对于稳定总组合投资收益具有积极作用。人保持续关注高股息投资策略,稳步加大OCI股票配置力度。“下一步,集团对于符合国家战略导向、长期经营业绩稳健、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投资标的,将适时通过定增、举牌、战投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潘亦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