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首批支付业务许可续展结果,5家支付机构未获得牌照续期。根据央行公示信息,本次不予续展的机构包括3家因业务调整主动退出和2家因监管合规问题被动退出的支付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601319)旗下全资子公司——人保支付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下称“人保支付”)在牌照有效期内主动申请退出支付业务,成为我国第103张注销的支付牌照。

据公开信息,人保支付前身为重庆联付通网络结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联付通”)。
2012年4月9日,重庆联付通网络结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由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和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属于重庆国资委体系内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法定代表人曾为刘波,其同时担任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董事兼总经理。
2014年7月,联付通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全国性互联网支付业务,成为重庆首家持牌国有支付机构。其业务范围涵盖互联网支付、电子支付系统开发、技术推广及商务信息咨询等领域,专注于为产权交易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并拓展至电子商务领域。
2021年10月,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在重庆产权交易网挂牌转让联付通100%股权,转让底价4亿元,评估值3.94亿元。同年12月,中国人保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人保金服”)完成收购,持股比例100%,正式将支付牌照纳入旗下。2023年,公司更名为“人保支付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吴威。

人保金服成立于2016年10月20日,由中国人保集团全资控股,注册资本15亿元,是原中国保监会批复的首家互联网金融公司,重点布局四大领域:车主生活服务聚焦车生活生态圈建设;线上销售服务打造智慧保险销售平台;线上客户服务构建集团统一的全渠道智能客服体系;支付金融服务打造内外部共享的支付科技平台。
2015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严格监管,暂停新牌照发放并鼓励机构并购重组,根据2015年3月央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市场准入,鼓励支付机构兼并重组”以规范市场秩序。在此背景下,重庆联付通网络结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人保集团曲线获取支付牌照的关键标的。
据西部证券研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传统支付业务增速放缓,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C端市场趋于饱和,收单领域竞争尤为激烈。截至2025年5月,全国持有有效牌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共169家,其中115家具备线上或线下收单资质,非银收单市场已成红海。2023年银联商务、拉卡拉、移卡、新大陆、新国都在该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44.7%、7.9%、6.9%、6%和4.6%,合计占比70.2%,显示收单侧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强度高于账户侧双寡头格局。
自2016年央行暂停核发新支付牌照以来,存量牌照持续减少,2021至2024年分别注销9、23、16、10张。《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等政策强化用户信息保护与收单侧管理,抬升合规成本,尾部机构生存压力加剧。
此外,减费让利政策进一步挤压盈利空间。2021年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政策有效期三年。拉卡拉、新国都、新大陆、移卡四家上市机构2024年平均支付服务费率已降至0.14%,但由于行业民生属性突出,监管持续鼓励让利实体经济,纯收单业务增长空间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