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转型、渠道调整行业大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8月27日,中国平安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在会上表示,管理层对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是满意的,第一是集团整体业绩很稳健,第二是集团的主营业务或者主业增长很强劲,第三是集团持续推动创新。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营业收入5000.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9439.52亿元,较年初增长1.7%。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47亿,较年初增长1.8%;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6.6%,留存率达97.8%;服务时间5年及以上客户占比为73.8%,留存率为94.6%。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按标准保费计算的新业务价值率为30.5%,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实现营运利润546.21亿元,同比增长3.5%。
同时,营销渠道方面转型效果突出,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从投资端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近10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0%;近10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在业绩会上坦言,上半年,中国平安举牌了多家公司,并配置了大量股票,这部分盈利实际上相当可观,被计入了OCI(其他综合收益),使“资本利得”不计入利润表。因此大概有600亿元浮盈没在利润表体现。
对于举牌同业,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在业绩会上表示,中国平安的投资核心在于资产负债匹配,需结合前端负债业务进行综合考量。具体包括期限、成本、现金流、收益率及监管要求五个维度的匹配。当前,负债端正从传统险向分红险转型,有效降低负债成本,同时分红险结算利率仍具备市场竞争力,这得益于资产端的有效配置。在投资标的选择上,公司遵循“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的原则,作为长期持有企业的标准。
“未来,随着负债成本持续下降与资产配置进一步优化,公司将动态平衡高息股、价值股与成长股,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为客户带来更佳回报。”郭晓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