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讲,管理层对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是满意的,总结下来有三句话:集团整体业绩很稳健、主营业务增长很强劲、集团持续推动创新。”8月27日,在中国平安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说。
昨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中期业绩,上半年,集团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另外,中国平安将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95元,同比增长2.2%。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23.35亿元,同比大增39.8%。
“39.8%的增速确实来之不易,主要来源于我们银保渠道接近170%的增速、代理人渠道连续双位数的新业务内含价值增长以及代理人的产能持续提升,这些都是我们寿险整个新业务价值能够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说。
寿险步入黄金发展期
“低利率环境虽不利于保险投资,但有利于寿险销售。”去年,华泰证券在保险行业年度策略中这样写道。一个有力的佐证是,部分海外发达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达40年的利率下行周期,其间寿险业发展迅猛,说明低利率并不会阻碍寿险业发展。在国内,尽管寿险行业出于防范利差损的考虑,频繁下调产品定价利率,但寿险新业务价值始终维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中国低利率的环境下,寿险已经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它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层以上的财富配置压舱石。”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在发布会上说。
他认为,寿险所提供的价值是三重的:财富的保值增值,对于客户、家人的保障,以及所提供的医疗健康养老等增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符合客户在未来5~10年的需求。
“中国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将会成为未来非常具有增长潜力的赛道。对于平安集团来讲,我们的寿险业务正是通过这三重优势持续推动业务发展,也是顺应了行业趋势。”郭晓涛称。
可以看到,平安的寿险业务在过去几年历经改革,如今已开始释放改革红利。郭晓涛认为,其中包括三重改革红利在驱动业务的增长:
一是多渠道策略红利。“以前,寿险只有代理人渠道,如今已拓展了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渠道等。在银保渠道里,既有平安银行独家渠道,还有其他的非平安银行渠道合作,效果显著。”他说。
二是“产品+服务”的红利,郭晓涛认为,目前,金融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逐步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只有增值服务才能真正做出差异化,所以平安在四年前就开始做“产品+服务”,即“保险+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养老”,这些增值服务能够有效驱动客户购买平安的寿险产品,给平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持续发展推动力。
三是AI等科技赋能的红利。“我们在过去几年持续投入非常多的资源,打造销售队伍的销售辅助工具,利用AI数据分析,让销售队伍的获客、营销、转化效率持续提升。”他说。
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
上半年末6.2万亿元的投资资金规模,让中国平安成为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同时,今年以来中国平安在资本市场举牌次数已高达10次,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名中国平安高管就公司未来的权益投资动向作出回应。
付欣表示,中国平安在今年上半年加配了高股息、基本面优良的股票。半年报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上半年末股票账面价值约0.65万亿元,在6.2万亿元的投资资产中占比为10.5%,较去年末的7.6%上升2.9个百分点。这部分高分红股票的红利收入也成为推高中国平安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来源。半年报显示,中国平安上半年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公司解释推动因素之一即为高股息权益资产的分红收入。
展望下半年,中国平安管理层表示亦会继续适度加仓。“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平安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会适度地加大权益配置。”谢永林说。
谢永林表示,对资本市场未来的信心基于以下几大因素:首先,监管机构对资本市场的相关推动政策效果明显,市场信心正在不断回暖;其次,市场规则、产业扶持、风险化解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夯实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根基;再次,无论是保险资金的长周期考核还是公募基金的一系列改革动作,正驱动市场不断构建长期价值的理念。此外,中国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与全球其他市场比较起来仍处于合理的区间,具备相当的安全边界。
从权益资产的投资方向来看,谢永林称,主要围绕两个重点:一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二是高分红的价值股。
而在如何选择个股方面,郭晓涛解释了平安的原则:“我们在看一些投资标的时候,不管是同业还是其他行业,遵循的是‘三可’原则,即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这是我们衡量如何去投资一家企业,是否长期持续、稳定持有这家企业股票核心的标准。”
另外,中国平安在今年获批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谢永林表示,目前相关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正在中基协做注册和备案,一旦完成之后将正式开始投资。
今年以来,平安股价涨幅近15%,250日涨幅更是高达49%,“金子发光了”,不少投资者这样说。付欣认为,这表明市场正在印证并且逐步认可平安的价值,“我们觉得这个光还可以发得更亮些。”付欣说。
“可以看到,我们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的优势正在逐步体现,客户高留存、高价值、低获客成本的优势会逐步释放,同时,医疗养老护城河也随着战略深化在逐步构建,我相信现在整个平安的估值倍数还是非常低的,未来会有更多投资者认可平安的价值。”付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