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平安(601318)宣布,聘任王晓航出任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兼平安科技总经理。
中国平安表示,王晓航的加入有助于公司全面提升AI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推动自研大模型与大数据开源平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五大体系,为进一步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简历显示,王晓航,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加入中国平安前,王晓航曾在谷歌(美国)、彭博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技术经理。2015年,王晓航出任百度首席架构师,推动打造百度钱包和金融业务。2016年,王晓航加盟蚂蚁集团,历任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及保险事业群CTO等职务,负责领导数字金融和AI创新,管理包含财富、保险、消费金融、网商银行和芝麻信用在内的技术和研究团队,曾推出AI金融管家、AI金融业务助手等领先的生成式AI产品。
2025年2月6日,蚂蚁集团副总裁兼蚂蚁国际事业群CTO王晓航(花名“达杭”)正式离职,距其2024年12月23日调任该岗位仅45天,这是他继2023年短暂离职后再次与蚂蚁告别。
2024年12月23日,蚂蚁集团启动大规模架构调整,总裁韩歆毅发布全员信宣布相关安排:王晓航从财保事业群CTO调任国际事业群CTO,原国际事业群CTO云出则调任财保事业群CTO。
此次岗位调整后,王晓航的职责范围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岗位直接管理财富、保险等核心业务技术团队,且正主导财保事业群金融大模型研发;调任后的新岗位则聚焦跨境支付等领域,负责推进国际事业群"百灵大模型"全球化相关工作。
更关键的是,调任两周后,蚂蚁集团将大模型研发部门从国际事业群剥离,划归至新成立的技术中台统一管理。据信源披露,这一变动或许是对王晓航“技术话语权稀释”,他于2025年1月下旬正式提出离职。
王晓航履新中国平安集团CTO兼平安科技总经理,肩负着为这家金融巨头打造AI“护城河”的重任,而这一任命的背后,是平安集团十五年来在科技与AI领域持续深耕积淀的深厚基础。
在中国平安2024年度股东会暨2025年第一次A股、H股股东会上,就参会股东对于公司科技和AI应用方面的进展,中国平安执行董事郭晓涛表示,平安集团对科技、AI的投入已持续超15年。
早在2017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就曾在内部高层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有四大关键因素:数据、算法、算力、场景,而平安在数据和场景两个方面有着核心优势。
在数据方面,公司过去多年来构建了“953”AI科技底座,即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和3大科技公司9大数据库,包括5大医疗数据库和4大技术服务。
在场景方面,平安集团在综合金融方面有着全面的技术牌照,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平安客户。
在医疗服务方面,中国平安服务了大量健康医疗的客户,拥有全行业最丰富、最广泛的公益产品。
算力方面,公司一年利润超千亿,可以大量投入科技领域。
马明哲表示,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如2024年,中国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在公司风控和计算方面,人工智能打开了一个天窗,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定价;在营销方面,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高效地出具方案。
此外,会上有股东提问平安的科技能力,称平安在金融保险领域的技术布局广、落地多,可与腾讯、华为、比亚迪并称为深圳科技“四姐妹”,希望了解在前沿科技领域有哪些规划。
马明哲回应称,平安一直坚持前沿科技布局,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他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有四大重要要素:算法、数据、场景、算力。目前平安有很庞大的数据库,包括九大数据库(五大医疗数据库、四大金融数据库),也具有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方面丰富的应用场景,涵盖服务、理赔、风控等各类场景。他举例称,在公司风控和计算方面,人工智能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定价;在营销方面,业务人员可根据客户需求高效出具方案,“很多产品运用,没有场景是没用的”。算力方面,平安在深圳和上海有两个大机房,可支持平安和客户所需的算力。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也回应该股东称,“期待在人工智能时代,平安的竞争力会增强,不辜负科技四姐妹这样一个名称。”
据年报数据,中国平安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将原"科技业务"板块更名为"金融赋能业务",明确将科技战略定位为服务主业发展,通过降本增效、风险控制及业务协同创造价值。此次战略调整同步推进业务架构升级,平安依托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汽车之家等子公司构建金融赋能生态体系,以形成协同效应。
在核心技术布局上,平安持续聚焦关键技术研发与自主知识产权攻坚。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累计斩获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总量达55435项,相关指标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同时,中国平安基于海量数据开展大模型训练,持续深化金融、医养等垂直领域大模型建设,累计沉淀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标注语音语料及超75亿张图片语料。其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准确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平安将推动大模型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技术赋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