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正式实施。本次贴息方案的定点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按照规定,个人消费贷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在当前银行消费贷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这项优惠能否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贷款消费意愿?《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北京地区多家网点做了相关调查。
“薅羊毛”省钱
家住朝阳区的王佳(化名)刚刚向农业银行申请了一笔消费贷款,并迅速将钱用在了线上购买家电家具。
“由于孩子读小学了,刚搬家不久,确实有添置和更换家电家具的需要。因为提前知道了消费贷9月1日起能够享受贴息,就赶着这个时间‘薅羊毛’了。”王佳对记者表示,由于租的房子属于老破小,租期签三年,这次重新置办的床柜、冰箱、洗衣机和燃气灶等全部花费大概在2万—3万元,全部用消费贷支付相当于一年节省了200—300元。
“即使银行消费贷利率3%,我也会选择贷款消费,何况消费贷还有贴息。”王佳认为,她本来就有消费需求,贴息“红包”让消费体验更好。“另外,家里孩子上小学之后未来报培训班等消费还有很多,消费贷贴息比较实惠。”
记者了解到,与王佳抱有类似想法的消费者不少,这部分人多数原本就有消费需求,且愿意接受贷款方式进行消费。他们并不愿意一次性对消费买单,而是通过拉长还款周期减轻消费压力。
农业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称,今天消费贷贴息正式实施,有不少客户打电话咨询相关事宜。银行内部专门针对消费贷贴息给员工下发了一个手册,便于更好向客户解答疑问。
该工作人员表示,贴息对象是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一个贷款人在同一家贷款机构累计最高享受贴息1000元。“5万元以上的单笔消费单列计算,所有贷款合计的最高贴息金额是3000元。”
“咨询的电话不少。其实消费贷贴息线上就能够办理,并不需要客户到网点。财政贴息都是消费后自动认定和扣减,贴息金额在App上对应显示,不需要客户操心。”农业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注意到,为了更好落实消费贷贴息工作,农业银行等部分银行专门在线上设立了贴息的专区——“双贴息”专区,帮助贷款客户落实贴息相关程序。
一家股份行网点客户经理则表示:“部分消费可能存在没有被认定的情况,比如一些小商户用个人收款码收款,这种消费就比较难被认定资金用于消费。如果提交证明材料进行再认定,过程可能比较复杂。”
记者在网点走访中还了解到,有部分客户表示不会因为1%的财政贴息去申请贷款消费,但是贷款有贴息肯定是比没有贴息要好。
借势营销
在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正式实施的同时,消费贷对部分人群的吸引力也在提升。
记者在走访银行网点的过程中,一位在大厅排队的客户李某表示在看到财政贴息的消息之后,想尝试办理银行的消费贷款。
“以前都是在互联网平台直接贷,很方便,就没有特地向银行申请消费贷款。这次银行消费贷有了贴息之后,就想着过来问问。”李某告诉记者,此前在一个网络平台上贷的贷款利率最低能到5%,而银行消费贷利率在3%以上。“平时使用钱的时间不长,可能也就一周。这次有了财政贴息之后,正好就顺路看看能不能办。”
“网络平台贷款利率最低5%,但是银行消费贷贴息后实际利率2%,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李某认为,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但对客户资质要求较高,由于在私企工作,公积金并不高,只能先尝试一下看能下来多少额度。
8月29日至30日,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就已经短信通知客户提示消费贷贴息消息。据了解,大部分银行及分支机构希望能够借着贷款贴息的实施活动吸引更多客户办理消费贷产品。
“消费贷贴息是政策‘红包’,实际上是客户受益。但是对于银行来说,我们是希望这个时点能够有更多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到网点来办理贷款,这样客户贷款也合适。”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