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31日讯(记者沈娇娇)截至2025年8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扣非后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
上半年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中期分红再创新高。
从业绩增长的贡献度看,制造业基本盘稳固。制造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7.1%,增长值占剔除非银金融后的整体比重分别为78%、50%。新兴产业势头更劲,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6.5%。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具体来看,以科创板为依托,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逐步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集成电路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466.75亿元,净利润合计189.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7%。生物医药企业合计营收2511.09亿元,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增长1%、14%。科创板已成为继美国、香港之后又一全球主要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地。
消费潜能持续释放,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2%,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广汽集团(601238.SH)、上汽集团(600104.SH)、长城汽车(601633.SH)等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30%。基础消费稳健增长,新型消费加快崛起。东鹏饮料(605499.SH)上半年电解质饮料收入同比增长214%,茶饮料、咖啡等新品类快速增长,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36%、3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求新求变,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极。沪市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以技术创新突破“内卷式”困局,向高附加值领域跃升,净利润同比增长235%、21%。譬如,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中创智领(601717.SH)打造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23条自动化流水线、150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生产效率提升200%。
上半年,外贸出口韧劲十足,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同比增长6%,贡献全部海外收入近七成,已成创新出海主力军。
另外,增量资金借道ETF加速入市。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境内占比超七成,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其中,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180ETF等重要宽基ETF成为机构投资者重要的长期配置工具。
并购重组方面,2025年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同比增长23%,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同比增长224%,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