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金婉霞)8月28日,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环境”)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同比增长4.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8.02%。
2025年上半年,上海环境聚焦主业核心任务,以提质增效为方向推进精细化与标准化建设,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运营管理等举措提升整体运营水平,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上海环境主营业务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处理为核心,同时覆盖危废医废处置、土壤修复、市政污泥处理、固废资源化(餐厨垃圾与建筑垃圾)等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规划咨询、生态修复、代建代管”轻资产业务与“生活垃圾、危废医废、污水处理”重资产业务并行的“轻重并举、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当前,生活垃圾焚烧行业逐步进入精益运营阶段,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升级是提质降本增效的关键,低碳循环与管理智慧化成为行业转型方向。上海环境主要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填埋及中转业务,持续完善“精细化运营、集约化管理、网格化管控、数字化赋能”运营机制,结合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构建高效协同的收运处体系,探索上海市域“大固废”处理处置优化路径,助力当地“无废城市”建设。
研发创新是上海环境保障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公司通过完善研发投入机制推动技术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其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咨询类奖项百余项,拥有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专精特新技术企业、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1个博士后工作站与1个专家工作站;累计持有专利398项,其中发明专利90项。
2025年上半年,上海环境持续推广热电联产、光伏发电、中水回用等技术以提升运营效率。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二等成果等科技类奖项。公司联合同济大学研发的“焚烧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已从中间试验阶段逐步向示范应用推进,该技术具备低成本、高效率、全闭环特点,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与此同时,上海环境推进数智转型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12345”数字化转型框架推进集团数字化建设,落地“上海医废全流程服务数字化平台”“固废一体化智慧焚烧”“计划性检修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助力运营效能与决策质量提升。
展望未来,上海环境将围绕企业使命与价值观,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致力于提供环境综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