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兴业银行(601166.SH)公布中期业绩报告,次日上午召开中期业绩说明会。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该行业绩增速转正。营业收入为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29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为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在业绩会上,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携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首席风险官赖富荣等核心管理团队召开中期业绩说明会,直面市场关切的净息差承压、资产质量、可转债转股进度等核心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息差承压问题,林舒在会上披露,“我行下半年约有2700亿3-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大概可节约15亿营收。同时,该行同业负债付息率较2024年下降47BP,下半年同业存放利率重置后还可再释放10亿营收,因此负债端合计贡献20多亿营收。”
展望全年,他也给出两个预测:一是该行净息差降幅控制在10个BP内,二是力争全年利息净收入的降幅比上半年收窄。
谈净息差:全年降幅控制在10个BP内
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净息差1.75%,较2024年下降了7BP;利息净收入737.55亿元,同比下降1.52%。
针对这两个核心指标的下降,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回应称,“我行净息差水平处于股份制银行较好水平,符合我行年初‘全年降10BP’的预测范围。利息净收入小幅负增长,与同业水平相当。”
展望全年,他也给出两个预测:一是该行净息差降幅控制在10BP内,二是力争全年利息净收入的降幅比上半年收窄。
上述预测的核心依据来自负债、资产两端的支撑。在负债端,据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介绍,兴业银行下半年约有2700亿3-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大概可节约15亿营收。同时,该行同业负债付息率较2024年下降47BP,下半年同业存放利率重置后还可再释放10亿营收,因此负债端合计贡献20多亿营收。
在资产端,林舒认为,虽市场“资产荒”下利率下行压力仍存,但该行将保持投放力度、优化资产结构,且目前兴业存量贷款收益下降幅度优于同业,力争稳定资产端收益率,“目前兴业存量贷款收益水平下降幅度,在同业当中应该也是比较好的。”
从整体行业来看,林舒就银行业净息差走势表示,当前政策组合拳背景下,银行净息差已呈现积极信号。从5月份这轮降息情况来看,存款利率挂牌利率的平均降幅实际大于LPR降幅,叠加央行一系列规范高息揽储的举措,政策层面明显释放出对银行业合理净息差水平的呵护意图。
关于净息差变化节奏,他还提到,资产端重定价周期相对较短,LPR下调对资产端收益的影响已充分较为反映,未来这一影响将趋缓;负债端方面,随着相对高息存款(尤其是长久期存款)逐步到期,存款重定价效应将逐步显现,银行整体付息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改善。
综合来看他初步判断,“短期内行业净息差水平正处于筑底阶段,降幅逐步趋缓。”
谈资产质量:呈现“总量可控、结构分化”特征
从中报数据看,兴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但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达1.08%,与一季度持平。
“上半年新发生不良规模与去年同期持平,新发生不良率为0.51%,略低于去年同期的0.53%,整体呈现‘总量可控、结构分化’的特征。”该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总结称。
从风险收敛领域来看,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三大重点领域从风险高发转向收敛。赖富荣表示,近年来中央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上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当前房地产市场存量风险暴露比较充分、增量风险较可控,政府、地方政府化债工作有序推进、债务风险有所缓解。
据悉,今年兴业银行还进一步完善了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民间小组的工作机制,建立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消费金融、传销、不良资产处置五大专项工作小组,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化解处置,同时优化行领导挂钩督导机制等。
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对公房地产、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均同比回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新发生不良,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但制造业与零售信贷风险上半年有所抬升,但影响总体可控。据赖富荣介绍,其中制造业新发生不良分布分散,主要因部分机构管理不善叠加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企业违约;零售信贷中,按揭贷款、消费贷款新发生不良规模下降,经营贷新发生不良上升,系部分小微企业受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影响,偿债能力下降。
中报显示,该行上半年零售贷款整体不良率0.69%,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0.54%,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个人经营贷不良率0.86%,较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境内且不含子公司)不良率1.84%,较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
“上述风险在年初已纳入分析排查范围,上半年资产质量运行符合年初预期,预计全年新发生不良规模较上年下降,不良贷款率、关注率、付息率等指标将保持平稳可控。”赖富荣强调。
谈“反内卷”:长期有利于银行优化资产结构
对于银行业“反内卷”问题,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回应称,“反内卷”对银行贷款和定价都会产生一些机遇和挑战,有利于规范行业贷款定价无序竞争的恶性竞争,优化资产收益率下行。
他表示,兴业银行的定位是要提高服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度。
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也补充说,短期来看推动“反内卷”会逐步出清传统低效产能、新兴过剩领域及技术落后项目,可能引发相关贷款违约风险上升。但从长期看,能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改善供需关系,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驱动金融资源向高端制造、绿色经济等国家重点领域倾斜,有利于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客户结构,降低系统性信用风险。
谈及兴业银行在制造业领域的资产质量现状时,赖富荣表示,该行石化、汽车、钢铁、光伏、锂电池、水泥、船舶等行业贷款规模约2400亿元,不良率仅为0.4%,其中龙头企业的贷款余额占比接近50%,“这些龙头企业在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方面能力突出,在行业内具备领先优势,整体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强。”
谈及下一阶段发展时,兴业银行明确了四个方向:一是将密切跟进国家调控政策的变化,按照“有进有退”的总体导向,细化客户分层分类施策,支持高端产能供给、退出落后低端低效的产能。同时应用兴业银行技术流评价体系及绿色金融、投资银行等优势,为企业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兼并重组等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二是发挥综合牌照优势,按照区域+行业维度梳理重点区域及重点企业清单,坚持优势区域和优质龙头的策略,制定重点行业的营销指引,实施差异化的授信政策,有效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业务带来的机遇。
三是强化行业信用管理,兴业银行已经建立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额管理机制,特别是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进行精准管控,防范行业集中度的风险。
四是结合产能出清方向,加强存量客户的排查,定期进行重检,及时掌握客户的最新情况,做好风险客户的分类处置。
谈可转债:全额转股后将提升资本充足水平
今年5月,兴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将其持有的86.44亿元可转债全额转股。记者了解到,兴业银行在2021年12月发行500亿元可转债,目前尚有413亿元可转债未转股,而推动500亿元可转债全额转股将有助于其提升资本充足率。
据招商证券测算,截至8月28日,兴业银行股价22.77元,距离强赎还有21%的空间,若剩余可转债全额转股,将提升兴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5个百分点。
对此,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表示,“对于估值继续修复,实现可转债转股,我们总体是比较乐观的,这里面有大板块的行情,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银行风险边际收敛、韧性增强;监管部门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保证适当息差、稳定银行发展等作为重要目标;增量资金入市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银行板块估值持续修复。另一方面,他表示“我行现在锚定‘价值银行’目标,持续提升5大能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总体经营向好;我们风险集中暴露的高峰期也已经过去,风险的成本还有优化的空间。”
据介绍,兴业银行下一步将积极推动现有大股东及新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票或收购可转债转股等方式,提升长期稳定投资持股比例,优化股东结构。
“目前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估值提升计划及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将充分把握板块行情,以经营管理推动市值管理、以市值管理推动可转债转股、以可转债转股助力经营管理提升,给投资者更好回报。”他补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