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兴业银行举行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该行副董事长、行长陈信健,首席风险官赖富荣,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等管理层人员出席。
8月28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收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同比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21%至431.41亿元;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为10.61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01%;不良贷款率为1.08%。
“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整体跑赢大市,符合预期。”陈信健表示。
预计行业净息差降幅趋缓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75%,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净息差降幅趋于收窄。利息净收入为737.55亿元,同比下降1.52%。
林舒表示,这一净息差降幅基本上在该行年初预测的今年全年净息差降幅大概为10个基点的范围之内。今年下半年,该行净息差还存在两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负债端方面,该行约有2700亿元的3年期至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这部分存款的平均付息率大概为3.34%。加之部分同业负债的利率要重置,预计负债端大概有20多亿元可以释放;二是资产端方面,对净息差的贡献可能不大。该行将保持投放力度,优化资产结构,保障资产规模有所增长的同时,尽量稳定资产端收益率。
“预计全年净息差的降幅控制在10个基点之内。同时争取全年利息净收入的降幅较上半年收窄。”林舒表示。
展望行业净息差走势,林舒认为,由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对资产端收益的影响已经反映得比较充分,且未来影响将趋缓;同时,伴随高息存款的逐步到期,存款的重定价效应将逐步显现,整体付息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改善。“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整体净息差水平将筑底,降幅趋缓。”
预计全年不良指标合理可控
“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新发生的不良规模较上年同期保持稳定。”赖富荣表示,一是房地产、信用卡从风险高发转向收敛。二是制造业及零售信贷风险上半年有所抬升。从制造业来看,新发生不良分布比较分散,主要由于部分机构管理不善,叠加产业结构变化,企业出现一些违约。
赖富荣进一步表示,从零售信贷来看,按揭贷款、消费贷款新发生不良规模下降,同时经营贷有所上升。主要是部分小微企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问题,偿债能力出现下降。影响总体比较可控。
“今年上半年,全行整体资产质量运行都在年初的预计范围内。预计全年新发生不良规模会较上年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率、关注率还有预期率等不良指标,能够保持平稳、合理可控。”赖富荣表示。
推进贷款结构调整
对于今年上半年该行的贷款投放同比少增,林舒解释道,一是市场贷款需求整体偏弱,行业内对优质资产的争夺较为白热化;二是行内贷款调结构、控风险的考虑。
林舒进一步表示,该行贷款结构调整成效比较显著。今年上半年,该行房地产业贷款、租赁和商业服务业贷款合计下降超过1000亿元;零售贷款较年初减少276亿元。与此同时,风险较低、强抵押的按揭贷款增长35亿元,经营贷增长55亿元。
“2025年全年,企业金融的新增贷款规模力争完成年初制定的3000亿元目标。零售贷款方面,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力争比上半年有所改善,重点稳住按揭基本盘,消费贷和经营贷会有选择地推进一些地域的业务开展。”林舒表示。
“反内卷”有助于缓解资产收益下行压力
近期,银行业“反内卷”话题在业内颇受关注。林舒认为,“反内卷”的推进对于贷款的投放和定价都会产生一些机遇和挑战。
林舒进一步表示,从机遇来看,“反内卷”有利于规范整个行业贷款定价的无序竞争势头,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行业资产收益下行的压力。目前来看,7月份、8月份,行业的恶性竞争现象少了很多。从挑战来看,“反内卷”的实施存在着不同区域、不同银行执行力度的差异。“价格竞争失效之后,各家银行比拼的是真实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今年下半年,兴业银行将提高自身专业服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优化业务流程结构,提升客户体验,在规范的市场中提高客户服务的硬实力。”林舒表示。